營所稅申報實務規定

營所稅申報實務規定
CASPER企業方舟_營所稅申報實務規定

目錄

營利事業如遭受不可抗力之災害損失,能提出確實證明文據者,損失可核實認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如遭受不可抗力之災害,造成商品、原物料、在製品等變質、損壞、毀滅、廢棄損失,得依證明文件核實認定損失。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102條規定,營利事業遭受地震、風災、火災、水災、旱災、蟲災及戰禍等不可抗力之災害損失,應於災害發生後之次日起30日內,檢具損失清單及證明文件,報請管轄國稅局派員勘查,於取具國稅局核發之核備函後,未受保險賠償部分,得於辦理該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列報災害損失。如未能依規定報經國稅局派員勘查者,但能提出確實證據(如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或主管機關監?之證明)證明其損失屬實者,可核實認定。
  近日該局接獲營利事業詢問其商品倉庫因電線走火,導致存放之商品受損,應備妥何項文件向國稅局提出查勘報備。該局指出,營利事業發生火災損失,應於火災發生後之次日起30日內,檢附申請書並備妥消防機關出具之火災證明、災害現場及毀棄物之照片(須加註日期)、保險或公證公司出具之損失清單(未投保者免附)及截至災害發生前一日之商品、原物料、製成品庫存明細表等供國稅局查核,以據實認定。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如遇不可抗力之災害損失,未能於期限內依規定報請國稅局派員勘查者,如能提出確實證明文件,該損失可核實認定。

回目錄

營利事業創業期間發生之費用,應作為當期費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新設立之營利事業在創業期間所發生之費用,應作為當期費用,不得分年攤提。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因設立所發生」之費用,如發起人報酬、律師與會計師公費、設立登記之規費、發起人會或創立會之費用等,依所得稅法第64條規定,應作為當期費用。至「非因設立營利事業所發生」之費用,除依同法第45條規定應認屬資產之實際成本,或依相關稅務法令規定應以遞延費用認列者外,亦應列為當年度費用。又所稱「創業期間」,係指營利事業自開始籌備至所計劃之主要營業活動開始且產生重要收入前所涵蓋之期間。
  該局舉例說明,A公司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廣告費100餘萬元,經查核A公司經營餐飲業,其於106年8月1日設立,106年2月開始市場調查、培訓員工等支出共3百餘萬元分年攤銷,107年度列報分攤創業期間廣告費100餘萬元,因上開支出發生於創業期間,應列為106年度之當期費用,不得分年攤提。 
  該局呼籲,新設立之營利事業,如創業期間有發生費用時,應注意前述規定,以維護自身權益。

回目錄

固定資產計算折舊時,其耐用年數不得短於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規定之最短年限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各種固定資產,應依其種類,按不短於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之耐用年數提列折舊。
  該局說明,依所得稅法第51條及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2款規定,營利事業各種固定資產計算折舊時,其耐用年數,除經政府獎勵特予縮短者外,不得短於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規定之最短年限,且應於開始提列折舊之年度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於財產目錄中註明。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7年1月購置全新空調設備新臺幣(下同)400萬元,列於財產目錄房屋附屬之空調設備,耐用年數5年,無殘值,採平均法提列折舊。該公司於辦理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按耐用年數5年計提折舊80萬元【400萬元÷耐用年數5年】,惟經查該公司購買設備發票及估價單明細,該設備之品項包含冰水主機、空調箱、水泵、送風機等,係屬中央系統冷暖器,依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規定,其耐用年數應為8年,經該局依上開規定重新計提折舊50萬元【400萬元÷耐用年數8年】,調減折舊30萬元,補徵稅額6萬元。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於固定資產計算折舊時,其耐用年數應符合所得稅法及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相關規定,以正確計算、申報及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

  回目錄

營利事業取得或支付經銷獎勵金,應於事實發生時列報進貨或銷貨折讓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現今消費平台多樣,消費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為促進銷售,往往以促銷獎勵金方式激勵客戶配合公司政策,提昇業績,惟於銷售貨物或勞務開立統一發票後,始支付之促銷獎勵金,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應注意需俟事實發生時,並取得買受人出具之銷貨折讓證明單等相關憑證,始可列報銷貨折讓。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20條規定,銷貨折讓已於開立統一發票上註明者,准予認定;統一發票開交買受人後始發生之折讓應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20條規定辦理,即於事實發生時,應取得買受人出具之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折讓證明單等憑證辦理;而營利事業依經銷契約所取得或支付之獎勵金者,應按進貨或銷貨折讓處理。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該公司依據經銷契約約定,於年底時先行估算銷貨獎勵金1千餘萬元,並直接自營業收入項下減除,惟依前揭法令規定,營利事業依經銷契約所支付之獎勵金,應按銷貨折讓處理,又該筆銷貨獎勵金截至年底因尚未確定,進而未能取具買受人所出具之銷貨折讓證明單等相關憑證,該銷貨折讓應不予認列。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於列報銷貨折讓時,應依前述規定,於事實發生時並取具相關憑證憑以列報,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回目錄

申請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1智慧機械或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之投資抵減應注意事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為優化產業結構達成智慧升級、數位轉型之目標,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自108年1月1日起至110年12月31日止投資於自行使用之全新智慧機械,或自108年1月1日起至111年12月31日止投資於導入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5G)之相關全新硬體、軟體、技術或技術服務之支出,經提出一定效益之投資計畫,並經各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專案核准者,得申請適用投資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該局說明,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投資支出總金額在同一課稅年度內合計達新臺幣100萬元以上、10億元以下者,得選擇於支出金額5%限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於支出金額3%限度內,自當年度起3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抵減稅額以不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30%為限。若有合併適用其他投資抵減,其合計得抵減總額以不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50%為限,但若依其他法律規定當年度為最後抵減年度且抵減金額不受限制者,則適用其他法律之投資抵減稅額不受前開50%之限制。
  該局進一步指出,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欲申請適用該投資抵減者,應於辦理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開始前4個月起至申報期間截止日內,到經濟部所建置之申辦系統(下稱經濟部系統),依該系統格式進行填報,並上傳投資計畫及支出項目有關之證明文件,始完成線上申辦,逾期不得再線上申辦或以紙本申請,同一課稅年度以申請1次為限。又經經濟部系統通知申辦完成者,不得再次申請或登錄修改已傳送之相關文件資料。於辦理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依規定格式填報,並檢附相關文件,送請所在地之稅捐稽徵機關核定其投資抵減稅額。
  該局呼籲,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如欲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1規定者,應注意前揭相關時程及作業規定,以免影響適用租稅優惠之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辦理決、清算申報時,請注意申報期間之計算,以免逾期申報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遇有解散、廢止、合併或轉讓情事時,依所得稅法第75條規定,應於截至解散、廢止、合併或轉讓之日止,辦理當期決算,於45日內,依規定格式,向稽徵機關申報其營利事業所得額及應納稅額,並於申報前自行繳納;清算期間之清算所得,應於清算結束之日起30日內,依規定格式書表向該管稽徵機關申報,並於申報前依照當年度所適用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自行計算繳納。
  該局進一步說明,依財政部97年1月24日台財稅字第09604136230號令及財政部73年7月5日台財稅第55300號函規定,決算申報期間之起算日,應為主管機關核准文書發文日之「次日」;而清算申報期間之起算日,則為實際辦理清算完結之日。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於109年9月30日經股東會議決議解散,嗣於109年10月2日向主管機關申請解散登記,主管機關核准解散文書發文日期為109年10月5日,嗣甲公司於同年11月30日清算完結。甲公司應依前揭規定,於主管機關核准文書發文日之次日起算45日內(即自109年10月6日起算至11月19日止),向稽徵機關辦理當期決算申報,並於實際辦理清算完結日起算30日內(即11月30日起算至12月29日),辦理清算申報。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遇有解散、廢止、合併或轉讓情事時,應依規定辦理決算、清算申報,並注意決、清算申報期間之計算,以免因申報期間計算錯誤致逾期申報,影響自身權益。

回目錄

以自製供銷售之商品無償提供其他企業作為尾牙摸彩品,應依規定列報費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年關將屆營利事業如以產製供銷售之商品無償提供其他企業作為尾牙摸彩品,請留意列報費用之規定。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15條之1規定,以產製供銷售之貨物,無償移轉他人所有,並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條第3項視為銷售貨物之規定,按時價作為銷售額開立統一發票者,仍應按其產製之實際成本轉列費用,免按時價列帳;辦理當期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將該項開立統一發票之銷售額於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內營業收入調節欄項下予以減除。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7年12月將其自製供銷售之10臺電視機無償提供其他企業作為尾牙摸彩品,每臺電視機之售價30,000元,產製之實際成本26,000元,甲公司應依售價(即時價)300,000元作為銷售額開立統一發票,並於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內營業收入調節欄項下減除,但轉列交際費金額應為產製之實際成本260,000元。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如有以產製供銷售之商品無償提供其他企業作為尾牙摸彩品之情形,請留意應按其產製之實際成本,轉列費用;如誤以售價轉列費用,在未經檢舉、未經稽徵稽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請儘速向轄區稽徵機關自動補報及補繳稅款,以維護自身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應依規定列報大陸地區來源所得及扣抵在大陸地區及第三地區已繳納之所得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經由其在第三地區投資設立之公司轉投資大陸地區之公司,於列報第三地區公司之投資收益時,其屬源自轉投資大陸地區公司分配之投資收益部分,應併同臺灣地區來源所得報繳所得稅,但該部分大陸地區投資收益在大陸地區及第三地區已繳納之所得稅,得自營利事業所得稅應納稅額中扣抵。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獲配前開轉投資大陸地區公司之投資收益,於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4條規定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扣抵所得稅時,應注意以下事項:(一)按權責發生年度認列投資收益,並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21條規定備妥相關納稅憑證及證明文件。(二)其扣抵之數,不得超過因加計大陸地區來源所得而依臺灣地區適用稅率計算增加之應納稅額。
  該局舉例說明,臺灣甲公司經由其投資之開曼群島A公司100%轉投資大陸B公司,假設B公司之盈餘1,000萬元於108年間全部分派予A公司時,已在大陸地區繳納10%股利所得稅100萬元,若A公司同年再將該獲配之投資收益全額分派予甲公司,則甲公司於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時,應列報取得第三地區A公司之投資收益1,000萬元,但其屬源自轉投資大陸地區B公司股利所得部分,在大陸地區已繳納之所得稅100萬元,未超過因加計獲配A公司股利所得1,000萬元而按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20%計算所增加之應納稅額200萬元,故甲公司得依相關規定備妥文件列報扣抵在大陸地區已繳納之稅額為100萬元。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如有列報大陸地區來源所得及扣抵在大陸地區及第三地區已繳納之所得稅,請依前揭相關規定辦理,以維護自身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受領政府核發之企業補助款,應列報取得年度收入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受領政府核發之企業補助款,應列報取得年度收入,依所得稅法第24條規定,計算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但符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9條之1規定,自政府領取之補貼、補助、津貼、獎勵及補償,得免納所得稅。
  該局說明,依所得稅法第24條第1項規定,營利事業所得之計算,以其本年度收入總額減除各項成本費用、損失及稅捐後之純益額為所得額,營利事業接受政府補助獎勵之經費,除符合前述免納所得稅規定者外,應列入取得年度之收入,計算營利事業所得稅課稅。惟營利事業如係接受政府購建折舊性固定資產或增置擴充設備之專案計畫補助獎勵者,其所取得之補助款,則可按所購建固定資產或增置擴充設備計提折舊之耐用年數,分年平均認列收入。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9年度取得政府給付獎勵研發補助款50萬元,另因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發生營運困難,向經濟部申請並受領營運資金補貼15萬元。甲公司於辦理10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申報補助款收入65萬元,因其中受領營運資金補貼15萬元免納所得稅,應依商業會計法第34條及商業會計處理準則第36條規定帳列營業外收益,於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再將該筆15萬元補助款帳外調整減列,以計算課稅所得額及應繳納之營利事業所得稅。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應注意依規定申報及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如有稅務法令適用疑義,請洽轄區國稅局分局、稽徵所查詢相關規定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

回目錄

營利事業應申報所得稅協定締約國來源所得,且須注意境外已納稅額扣抵規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總機構在我國境內之營利事業應就境內外全部所得辦理結算申報並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其境外所得已依所得來源國稅法規定繳納之所得稅,可於規定限額內自全部應納稅額中扣抵。營利事業如取得所得稅協定締約國來源所得,亦應依前開規定合併辦理結算申報,其主張扣抵該國已納稅額時,須注意是否符合所適用所得稅協定有關消除重複課稅條文之規定。
  該局說明,目前我國已生效之所得稅協定共33個(其中與捷克簽署之所得稅協定,自110年1月1日實施),總機構在我國境內之營利事業取得所得稅協定締約國來源所得如屬依適用之所得稅協定規定他方締約國免予課稅或訂有優惠稅率之所得,均可向轄區稽徵機關申請居住者證明,憑向他方締約國申請適用協定減免稅優惠,如其未向他方締約國申請適用協定而依該國國內稅法規定納稅致溢繳該國稅額,依其適用之所得稅協定有關消除雙重課稅條文及適用所得稅協定查核準則第26條第2項規定,不得申報扣抵國內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
  該局舉例說明,A國與我國已簽署所得稅協定,甲公司為我國居住者,在A國無常設機構,於104年度取得A國乙公司給付之佣金收入新臺幣(以下同)1,500萬元及扣繳稅款300萬元,依所得稅法第124條規定,應優先適用A國與我國之所得稅協定。由於該佣金收入屬甲公司於A國之營業利潤,其在A國無常設機構,依A國與我國簽署之所得稅協定第5條及第7條規定課稅權應歸屬甲公司之居住地國(即我國),甲公司漏未依所得稅法第3條第2項規定申報該筆佣金收入1,500萬元,該局以其漏稅額核定補徵255萬元〔1,500萬元×17%(104年稅率)〕,並按同法第110條第1項規定裁處罰鍰153萬元。至甲公司在A國被扣繳之300萬元稅款,應由甲公司向A國主張適用A國與我國所得稅協定營業利潤免稅並申請退還其溢繳稅額,尚不得主張扣抵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應納稅額。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之總機構在我國境內者,應就其境內外全部營利事業所得向我國合併申報課稅,以免遭稽徵機關補稅處罰。另營利事業取得境外所得時,應留意所得來源國是否與我國簽有所得稅協定,如屬他方締約國應免予課稅或訂有優惠稅率之所得,可先向我國轄區國稅局申請核發居住者證明,並檢具他方締約國規定之申請文件,向該國稅捐稽徵機關申請適用租稅協定減免稅優惠,以維租稅權益及保障我國稅收。

回目錄

營利事業因違反法規所科處之罰緩,不得列報費用或損失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因違反法規所科處之罰緩,不得列報費用或損失。
  該局進一步說明,營利事業列報各項費用及損失,應與業務有關,並應有具體事證及提供相關憑證供核。如屬經營本業及附屬業務以外之損失,或家庭之費用,及各種稅法規定之滯報金、怠報金、滯納金及各項罰緩,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所稱各項罰緩,係指依各種法規所科處之罰緩。
  該局舉例說明,A公司係以承攬工程為業,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鉅額其他損失4,000,000元,依所提示之相關資料,發現該公司107年度因違反政府採購法有關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而遭追繳押標金4,000,000元,屬違反法規所科處之罰緩,依所得稅法第38條及同法施行細則第42條之1規定,不得認列為費用或損失。
  該局提醒納稅義務人注意,營利事業列報各項費用及損失,除應有具體事證並應提供相關憑證供核外,如有繳納依各種稅法或各種法規所科處之罰緩,應於申報時自行帳外調整減除,始為適法。

回目錄

營利事業合併銷售房地價款未予劃分,應依規定計算房地售價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合併銷售房地,如銷售價款未劃分房屋款及土地款且房屋款無查得時價者,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以下簡稱查核準則)第32條第3款規定,房屋銷售價格(含營業稅,以下簡稱含稅)應依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含稅)占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含稅)總額之比例計算,土地銷售價格則依土地公告現值占前述總額之比例計算。
  該局說明,現行營利事業自行出售房地,常有以總價方式銷售之情形,該房地如屬房地合一課稅新制規定者,因房屋與土地之交易所得皆屬應稅,房地價款如何劃分,尚不致影響課稅所得;惟非屬房地合一課稅新制規定者,其土地之交易所得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6款規定免納所得稅。因此,為避免是類房地售價有不合理之拆分,查核準則第32條第3款規定,以查得時價計算房地銷售價格,如無查得時價,則以該條規定之公式計算房地銷售價格。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免徵所得稅之出售土地利益5,000萬元(出售土地收入8,000萬元-成本3,000萬元),經查其房地係採總價1億元合併出售,合約中未劃分房地款且無查得時價;依上述說明,經以土地公告現值490萬元占土地公告現值490萬元及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含稅)210萬元總額700萬元之比例重新計算出售土地收入為7,000萬元[10,000*(490/(490+210)],免徵所得稅之出售土地利益為4,000萬元(出售土地收入7,000萬元-成本3,000萬元),計補徵稅額200萬元。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合併銷售房地價款未劃分時,應注意所得稅法相關規定,以正確計算、申報及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

回目錄

營利事業估列之廣告費,於會計年度結束前仍未實現者,不得列報為當年度之費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於會計年度結束前估列之廣告費,係屬暫估性質,為未實現之廣告支出,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以下簡稱查核準則)第63條規定,不得列報為當年度費用。
  該局說明,查核準則第63條規定,未實現之費用及損失,除屬所得稅法第48條所定短期投資之有價證券因估價規定產生之跌價損失、查核準則第50條之存貨跌價損失、第71條第8款之職工退休金準備、職工退休基金或勞工退休準備金、第94條之備抵呆帳及其他法律另有規定或經財政部專案核准者外,不予認定。
  該局舉例說明,A公司106年初估列某銷售方案之廣告推銷費用2千萬元,當年度委託廣告商行銷服務價金僅1千萬元,截至會計年度結束前,其餘1千萬元仍屬估列性質,A公司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未予帳外調整減列,致全額列報為當年度營業費用,經該局依上開規定,調減估列未實現之廣告費1千萬元,並核定補徵稅額170萬元。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留意所列報之損失及費用是否已實現,並應依查核準則第63條規定,於申報書內自行調整減列未實現之費用及損失,以免嗣後遭稅捐稽徵機關調整補稅。

回目錄

營利事業出售乘人小客車,請留意出售資產損益之計算方式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出售乘人小客車,應以「售價」減除「依所得稅法規定正常折舊方法計算之未折減餘額」計算出售資產損益。
  該局說明,依所得稅法第51條之1及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5條第13款至第15款規定,營利事業自93年1月1日起新購置之乘人小客車,依規定耐用年數計提折舊時,其實際成本以不超過新臺幣(以下同)250萬元為限;經營小客車租賃業務之營利事業,新購置之乘人小客車實際成本以不超過500萬元為限;超提之折舊額,不予認定;嗣後該乘人小客車於使用後出售時,其出售資產損益之計算,仍應以依所得稅法規定正常折舊方法計算之未折減餘額為基礎,而非以稅法規定之折舊限額計算未折減餘額。 
  該局舉例說明,非經營小客車租賃業務之甲公司於106年1月1日新購置乘人小客車500萬元,估計殘值100萬元,採平均法並依耐用年數5年計提折舊,經使用後於107年12月31日以250萬元出售。甲公司於辦理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時,得列報自行依法調整後折舊金額為40萬元〔(實際成本500萬元-估計殘值100萬元)÷5年×(成本限額250萬元÷實際成本500萬元)〕,於計算出售乘人小客車出售資產損益時,應以售價250萬元減除依所得稅法規定正常折舊方法計算之未折減餘額340萬元〔實際成本500萬元-累計折舊160萬元(實際成本500萬元-估計殘值100萬元)÷5年×2年〕,核算出售資產損失為90萬元,而非以稅法規定之折舊限額計算之未折減餘額420萬元(實際成本500萬元-累計折舊80萬元),計得之出售資產損失170萬元。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購置乘人小客車,除應注意稅法規定折舊列支限額自行依法調整外,於出售時,應以按所得稅法規定正常折舊方法計算之未折減餘額為基礎計算出售資產損益,以維自身權益。

回目錄

外商在臺分公司分攤國外總公司或區域總部之管理費用以非營業部門之管理費用為限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中華民國境內之外國分公司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分攤國外管理費用,應以分攤總公司或區域總部非營業部門之管理費用為限。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0條規定,中華民國境內之外國分公司,分攤其國外總公司或區域總部之管理費用,如符合下列規定者,得核實認定:一、總公司或其區域總部不對外營業而另設有營業部門,其營業部門應與各地分公司共同分攤總公司或區域總部非營業部門之管理費用。二、總公司或其區域總部之管理費用未攤計入分公司之進貨成本、總公司或區域總部供應分公司營業所用之資金,未由分公司計付利息。亦即外商在臺分公司列報分攤國外管理費用,僅得分攤屬總公司或區域總部之非營業部門管理費用,前述區域總部係指與中華民國境內之外國分公司隸屬同一總公司,負責管理該區域之其他分公司。
  該局舉例說明,外商A公司在臺分公司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列報高額其他費用,經查該分公司提示之相關憑證,發現其中3千餘萬元係分攤外商A公司於他國設立子公司B公司之企業活動費,由於該費用非屬總公司或區域總部費用,亦非屬非營業部門之管理費用,與上開規定不符,予以剔除。
  該局呼籲中華民國境內之外國分公司如列報分攤其國外總公司或區域總部之管理費用,應注意符合上開規定。

回目錄

營利事業發生銷貨退回時,應列報於發生退回之年度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出售商品,因損壞或其他原因遭客戶退回者,若出售年度與退回所屬會計年度不同,應於發生退回之年度列報銷貨退回。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19條第1項規定,銷貨退回已在帳簿記錄沖轉並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20條規定取得憑證,或有其他確實證據證明銷貨退回事實者,應予認定。未能取得有關憑證或證據者,銷貨退回不予認定,其按銷貨認定之收入,並依同業利潤標準核計其所得額。另依財政部67年7月3日台財稅第34268號函規定,營利事業之銷貨於次年度發生退回,其銷貨退回因所屬會計年度不同,應列為次年度銷貨退回處理。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未列報銷貨退回,嗣後於109年間因產品瑕疵及逾保存期限問題,遭到客戶退貨,發生銷貨退回200萬元,甲公司主張前述銷貨退回係源自107年度銷貨,故應列報於107年度之銷貨退回,惟查其客戶出具之銷貨退回證明單等相關文據,實際發生銷貨退回為109年度,依前開規定,該銷貨退回應列報於實際發生退回之年度(即109年度)。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發生跨年度銷貨退回,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注意相關列報規定,以正確計算、申報及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

回目錄

營利事業轉讓未發行股票之被投資公司股份,應計入財產交易所得課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轉讓未發行股票之被投資公司股份,其出售增益屬財產交易所得,應併計營利事業所得課徵所得稅。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出售未發行股票之被投資公司股份,其於轉讓股份時所出具之「股份轉讓證書」或「股份過戶書」,非屬表彰一定價值之權利憑證。受讓該等書證者,僅發生向出讓人請求讓與該等書證所表彰價值之債權請求權,屬債權憑據之一種,非屬證券交易法及證券交易稅條例規定之有價證券,故不發生課徵證券交易稅之問題。但應屬財產交易,故其交易所得應計入營利事業所得課徵所得稅。
  該局舉例說明,轄內甲公司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申報停徵所得稅之證券交易所得200萬元,經查係甲公司出售未發行股票之國內被投資公司股份所產生之增益,所得性質屬應稅之財產交易所得,經該局核定調增課稅所得200萬元。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轉讓被投資公司股份,應審視該被投資公司是否已發行股票,確認其處分損益係屬停徵所得稅之證券交易損益或應稅之財產交易損益,依所得屬性,正確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

回目錄

兌換虧損應以實現者為限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列報兌換盈虧應以實現者為限,若僅因匯率調整而產生之帳面差額,免列報為當年度之收益,亦不得列計損失。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29條及第98條規定,兌換盈益或兌換損失應以實現者列為當年度收益或損失。營利事業因營業而發生之外幣應收付款項,其入帳匯率與結匯匯率變動所產生之收益或損失,業已實現,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列為當年度兌換盈益或兌換虧損;如僅係年底因匯率調整而產生之帳面差額,因尚未實現,無須列報為當年度收益或損失。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8年度向國外廠商進貨,貨款總計500萬美元,以進口時新臺幣30元兌換1美元匯率換算成新臺幣進貨成本為1.5億元,並帳列應付帳款,108年12月31日支付貨款300萬美元,結匯匯率為新臺幣30.05元兌換1美元,其入帳匯率30與結匯匯率30.05所產生之損失15萬元[300萬美元*匯率差(30.05-30)],得列報為108年度兌換虧損,餘尚未支付之貨款200萬美元,於108年12月31日依財務會計處理按結算日匯率計算產生之帳面兌換差額10萬元[200萬美元*匯率差(30.05-30)],非屬108年度實際發生之損失,不得認列為當年度兌換虧損,如於年底已估列該未實現兌換虧損者,應於辦理108年度結算申報時自行依法調減。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於列報兌換盈虧時,應注意因匯率變動而發生之帳面差額,係屬未實現損益,不得列報為兌換盈虧。

回目錄

防疫相關租稅紓困措施之減免所得額,不列為營利事業基本所得額之加計項目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依「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3條第3項規定,給付員工集中(居家)檢疫或隔離、員工為照顧生活不能自理之受隔離或檢疫家屬而請之防疫隔離假,或員工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所為應變處置指示而得請假期間之薪資,按同條例第4條規定,得就該薪資金額之200%,自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決算或清算申報之所得額中減除。此外,依同條例第9條之1規定自政府領取之補貼、補助、津貼、獎勵及補償,免納所得稅。
  該局說明,前述2項租稅紓困措施係為鼓勵企業提供有薪之防疫隔離假,以維持員工生計及協助受疫情影響之產業,為落實政策目的,員工防疫隔離假薪資費用符合前揭規定加倍減除金額及自政府領取補貼適用免稅規定金額,不列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應加計營利事業基本所得額之項目。

回目錄

營利事業處分國外基金利得,無所得稅法第4條之1停止課徵所得稅之適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投資國外基金利得,應與其國內之營利事業所得合併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不適用所得稅法第4條之1證券交易所得停止課徵所得稅之規定。
  該局說明,基金投資依註冊地不同,分為國內基金及國外基金兩種,所謂國內基金,係指在國內登記註冊並發行之基金,依現行所得稅法第4條之1規定,處分國內基金所發生之利得屬證券交易所得,於證券交易所得停徵期間,免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惟應申報營利事業所得基本稅額;至於國外基金,係指登記註冊在我國以外之地區,由國外基金公司所發行,經我國政府核准後在國內銷售之基金,其處分基金之利得屬於境外投資所得,不適用證券交易所得停徵所得稅之規定,仍應依所得稅法第3條第2項規定併計營利事業所得額申報納稅。又除了處分國外基金之利得應課徵所得稅外,舉凡國外基金配發孳息、基金轉換(即贖回基金再申購新基金)或合併消滅等交易認列之收益,亦屬營利事業的境外所得,應併計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運用短期資金經由A銀行購買國外基金,於106年度處分時產生利得800萬元,甲公司誤以為該筆利得屬依所得稅法第4條之1規定停徵之證券交易所得而漏未申報經該局查獲短漏報課稅所得額,除補徵稅額外,並依所得稅法第110條第1項規定,處罰鍰81萬6千元。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從事基金交易應注意區分國內基金或國外基金,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正確申報,若無法判斷持有之基金投資為國內基金或國外基金,可逕向基金申購單位查詢或自行至基金資訊觀測站查詢境外基金公開資訊,以免短漏報所得而受罰。

申請適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股東投資抵減應注意事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政府為提升公共服務水準,加速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訂有「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其中營利事業原始認股或應募參與重大公共建設之民間機構因創立或擴充而發行之記名股票,其持有股票時間達4年以上者,得以其取得該股票價款之20%,抵減其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當年度不足抵減時,得在以後4年度內抵減之。每1年度得抵減總額,以不超過該營利事業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50%為限。但最後年度抵減金額,不在此限。
  該局說明,民間機構參與重大公共建設,屬新投資創立者,應自公司設立登記表核發之次日起6個月內,屬增資擴充者,應自公司變更登記表核發之次日起6個月內,檢具相關文件,向主辦機關申請核發民間機構參與重大公共建設之新投資創立或增資擴充計畫核准函。並於營利事業股東繳納股票價款之當日起滿4年後,由民間機構檢附證明文件,向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申請核發營利事業股東投資抵減稅額證明書。營利事業股東於可適用稅額抵減年度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檢附前項證明書,即可辦理稅額抵減以減輕負擔。
  該局指出,民間機構於興建或營運期間,如有彌補虧損以外之減資行為、經主辦機關終止投資契約者或於完成參與重大公共建設總投資後,經主辦機關認定不符合重大公共建設範圍者,應向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申請更正或註銷營利事業股東投資抵減稅額證明書,並就該減資金額、終止投資契約之原因可歸責於民間機構之金額或不符合重大公共建設範圍之金額,補繳已抵減之稅額,並自各該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屆滿之次日起至繳納日止,依郵政儲金1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徵收。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如欲適用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之股東投資抵減者,應檢視是否符合前述規定,以免影響適用租稅優惠之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虛列應付費用及損失將遭補稅處罰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虛列應付費用及損失,因而短漏報所得額,將遭補稅處罰。
  該局說明,公司組織之營利事業,會計基礎應採用權責發生制,凡應歸屬於本年度之費用或損失,應於年度結算時,就估列數字以「應付費用」項目列帳。倘營利事業虛列應付費用或損失,因而短漏報所得額,除依規定剔除虛報之費用及損失補徵稅額外,並按所得稅法第110條規定處罰。
  該局指出,查核轄內甲公司105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時,發現甲公司於105年12月16日與關係企業簽訂機器資產設備租賃合約,期末估列應付租金300萬元,並列報租金支出,惟甲公司無法提示應付租金之期後付款證明,經進一步查核,甲公司因公司政策調整,並未實際執行該租賃合約,惟於期末仍估列應付租金,致虛列租金支出300萬元,該局除剔除虛列之租金支出外,並按所得稅法第110條規定處罰。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列報應付費用及損失時,應注意費用及損失確定應付,方得入帳,以免因虛列應付費用及損失而短漏報所得額遭補稅及處罰。

回目錄

營利事業取得大陸地區來源收入,申報大陸地區已納稅額扣抵之限額應以「所得額」為計算基礎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24條第1項規定,營利事業取得大陸地區支付之收入,應併同臺灣地區來源所得課徵所得稅。但為消除重複課稅,其在大陸地區已繳納之稅額,准自應納之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中扣抵,另為避免大陸地區所得稅稅率高,稅額扣抵措施侵蝕其他來源所得之稅收,同法條第3項規定扣抵限額,即大陸地區已納稅額得扣抵臺灣地區應納稅額之數額,不得超過因加計大陸地區來源所得,而依臺灣地區適用稅率計算增加之應納稅額。又所謂「所得」,依據所得稅法第24條第1項前段揭示之收入與成本費用配合原則,收入減除成本、費用或損失等,始為所得額。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6年度取得大陸地區支付之技術服務收入1,280萬元,列報扣抵在大陸地區已繳納稅額130萬元,經該局以甲公司於計算稅額扣抵限額時,未減除取得該項收入之相關成本790萬元,重行計算因加計大陸地區所得而增加之應納稅額為83萬元〔(1,280萬元-790萬元)×稅率17%〕,雖然甲公司在大陸地區繳納稅額為130萬元,惟超過可扣抵稅額限額83萬元,僅得扣抵83萬元而核定補稅47萬元。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如有取自大陸地區支付之收入,除應併入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外,並應以取得大陸地區來源收入減除相關成本、費用或損失後之金額計算可扣抵稅額限額,始符合規定。

回目錄

營利事業借款購買非屬固定資產之土地所支付之利息,不可作為當期費用或支出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因購買非屬固定資產之土地而借款所支付之利息,不可作為當期費用或支出。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7條第9款規定,營利事業購買土地之借款利息,應列為資本支出;經辦妥過戶手續或交付使用後之借款利息,可作費用列支。但非屬固定資產之土地,其借款利息應以遞延費用列帳,於土地出售時,再轉作其收入之減項。
  該局指出,近日查核轄內甲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時發現,甲公司列報金融機構借款利息支出一百餘萬元,經深入查核該筆借款之用途為支付土地價款,雖已辦妥土地過戶手續,但公司購買該土地目的是為投資使用,遂依上開規定將利息支出核定轉列遞延費用。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借款購買土地時,應注意並非所有借款利息皆可申報為當期費用,應按土地用途來決定利息支出之列報方式,以免因不符相關規定而遭調整補稅。

回目錄

營利事業因購置設備而借款之利息,於取得所有權前應列為設備成本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借款購置設備,於取得該設備前所支付之利息,應作為該項資產之成本,不可列報為當年度之利息費用。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7條第7款規定,營利事業因購置土地以外固定資產(例如:設備)而產生借款利息,自付款至取得資產期間應付之利息費用,應列入該項資產之成本。但取得資產後,也就是辦妥所有權登記日或實際受領日後,所支付利息才可列報為利息費用。
  該局查核轄內某公司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發現該公司列報金融機構借款利息支出200萬餘元,其中30萬元利息支出係108年10月1日借款4,000萬元購買設備而產生,因該設備於當年度年底時尚未交付及取得所有權,依前揭規定應將該筆利息費用30萬元予以資本化,列入設備成本,於取得設備以後之借款利息方能以費用列支。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申報利息費用時,應詳加注意相關法令規定,避免申報錯誤,損及自身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因經營外銷業務發生損失應提示合法之證明文件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經營外銷業務而發生之外銷損失,例如:因解除或變更買賣契約致發生損失或減少收入,或因違約而給付之賠償,或因不可抗力而遭受之意外損失,或因運輸途中發生損失,應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下稱查核準則)第94條之1之規定檢附相關證明文件,經查明屬實者始可認列。
  該局說明,依查核準則第94條之1規定,外銷損失之認定,除應檢附買賣契約書(應有購貨條件及損失歸屬之規定)、國外進口商索賠有關文件、國外公證機構或檢驗機構出具之證明文件(每筆損失金額在新臺幣90萬元以下者免附)等外,並應視其賠償方式分別提示下列各項文件:(一)以給付外匯方式賠償者,其經銀行結匯者,應提出結匯證明文件,未辦理結匯者,應有銀行匯付或轉付之證明文件。(二)補運或掉換出口貨品者,應檢具海關核發之出口報單或郵政機關核發之國際包裹執據影本。(三)在臺以新臺幣支付方式賠償者,應取得國外進口商出具之收據。(四)以減收外匯方式賠償者,應檢具證明文件。其不應由該營利事業本身負擔,或受有保險賠償部分,不得列為損失。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其他損失500萬元,甲公司主張係因外銷商品有瑕疵而給付之賠償款,與國外進口商議定以減收對其應收貨款方式抵償,其性質核屬外銷損失,惟因甲公司未能提示國外公證機構或檢驗機構出具之證明文件,及國外進口商索賠相關文件,無法證明該損失應由甲公司負擔,遂遭國稅局剔除補稅。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如有列報因外銷業務發生之損失,應注意依相關規定辦理,以免因不合規定遭剔除補稅,損及自身權益。

回目錄

申請適用生技新藥發展條例之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及股東投資抵減應注意事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公司向經濟部申請審定為生技新藥公司,享有研究與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投資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營利事業原始認股或應募為生技新藥公司之記名股東,亦得享有股東投資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之優惠,惟於經濟部審定函有效期間內,生技新藥公司有不符合資格要件者,經濟部得邀請相關機關代表及學者專家再行確認後,撤銷或廢止該審定函,原享有之租稅優惠將予追繳。
  該局說明,依據「生技新藥公司研究與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第2條第1項及「營利事業適用生技新藥公司股東投資抵減辦法」第2條第1項規定,生技新藥公司必須同時符合下列要件:(1)從事生技新藥之研究、發展或臨床前試驗、依法規取得國內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進行生技新藥人體臨床試驗或田間試驗,或取得國內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發給之生技新藥上市或製造許可證明。但生技新藥之研究或發展工作全程於國外進行者,不適用之;(2)提出申請年度之上一年度或當年度之生技新藥研究與發展費用,占該公司同一年度總營業收入淨額5%以上,或占該公司同一年度實收資本額10%以上;(3)聘僱具大學以上學歷之生技新藥專職研究發展人員至少5人;(4)最近3年內未重大違反環境保護、勞工或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律且情節重大。
  該局指出,取得經濟部審定函之生技新藥公司,如經查核發現其申請時或於該審定函有效期間內有不符合前揭情形之一,經濟部得撤銷或廢止該審定函,經撤銷審定函者,其已依生技新藥發展條例第5條及第6條規定抵減之稅額,或經廢止審定函者,自不符合年度起,依規定抵減之稅額,應由稅捐稽徵機關追繳之,並自各該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屆滿之次日起至繳納日止,依郵政儲金一年期定期儲金固定利率,按日加計利息,一併徵收。
  該局呼籲,公司109年度如欲適用生技新藥發展條例之研究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投資抵減稅額及股東投資抵減稅額者,於經濟部審定函有效期間內仍應檢視是否符合前述投資抵減辦法第2條第1項各款規定,以免影響適用租稅優惠之權益。

回目錄

他方締約國之企業適用所得稅協定營業利潤免稅應向稽徵機關申請核准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為避免雙重課稅,我國積極與他國洽簽所得稅協定,以促進國際合作及貿易往來。我國與捷克簽署之所得稅協定已於109年5月12日生效,將自110年1月1日開始適用,係我國簽署的第33個全面性所得稅協定。他方締約國之企業於協定開始適用後,如有取自我國境內之營業利潤欲依所得稅協定申請減免所得稅者,可備妥相關文件,向稽徵機關申請核准減免所得稅。
  該局說明,他方締約國之企業在我國境內從事營業項目之營業行為所獲取之營業利潤應課徵所得稅,但依所得稅協定有關營業利潤規定應減免所得稅者,應依「適用所得稅協定查核準則」第13條之規定,檢附他方締約國稅務機關出具之居住者證明、在我國境內無常設機構或未經由我國境內之常設機構從事營業之相關證明文件及所得相關證明文件,向給付人所在地之稽徵機關申請核准減免所得稅。惟當該企業應由其在我國境內之固定營業場所辦理結算申報,或由其營業代理人申報納稅,得於申報時檢附前述文件,併同申請適用所得稅協定,由稅捐稽徵機關核定其減免稅之所得額。
  該局強調,他方締約國之企業取自我國境內之營業利潤欲申請適用所得稅協定減免所得稅者,應審視是否符合營業利潤免稅之要件,若符合相關條件,可備妥申請書,並檢附合約書(含中文譯本)影本、他方締約國稅務機關出具之居住者證明正本、授權書正本及所得相關證明文件等,向給付人所在地之稅捐稽徵機關申請。

回目錄

營利事業未按持股比例認購被投資公司增資發行新股致沖抵保留盈餘,申報未分配盈餘減項規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因未按持股比例認購被投資公司增資發行新股,致投資比例發生變動,使股權淨值減少而沖抵保留盈餘者,於辦理未分配盈餘申報時,應注意相關列報規定。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因未按持股比例認購被投資公司增資發行新股,致投資比例發生變動,使股權淨值發生減少,依國際會計準則第27號或企業會計準則公報第6號規定調整投資之帳面金額及權益項目,應先沖抵同種類交易所產生之資本公積,不足數再沖抵保留盈餘。營利事業如有前述股權交易事項,依財政部106年11月22日台財稅字第10604697440號令規定,應依序沖抵86年度以前年度保留盈餘、87年度以後年度保留盈餘,其屬沖抵交易上年度及當年度稅後盈餘部分,得分別列為交易上年度及當年度應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6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列報減除其他經財政部核准項目新臺幣(下同)800萬元,甲公司主張係107年間因未按持股比例認購被投資乙公司增資發行新股致投資比例發生變動,使股權淨值減少,沖抵106年度稅後盈餘800萬元。經查甲公司帳上同種類交易之資本公積餘額為500萬元,86年度以前年度保留盈餘為300萬元,87至105年度保留盈餘為400萬元,甲公司應依前開規定順序沖抵同種類交易之資本公積餘額500萬元及86年度以前年度保留盈餘300萬元,惟甲公司直接沖抵106年度稅後盈餘,並列報為106年度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800萬元,經該局剔除該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800萬元,補稅80萬元。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應依所得稅法有關未分配盈餘規定,正確計算、申報及繳納未分配盈餘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回目錄

營利事業代銷貨物之應收貨款不得提列備抵呆帳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代銷商之代銷應收貨款餘額,不得提列備抵呆帳。
  該局說明,依財政部72年12月9日台財稅第38738號函規定,營利事業受託代銷產品所經收之價款,屬代收代付性質,其營業收入為代銷商品所收取之手續費或佣金收入。其對應收代銷貨款之保證收取,係屬保證行為,與因營業行為產生之應收帳款有別。故仍應由原委託商依法提列備抵呆帳,不得由代銷商按代銷應收貨款餘額提列備抵呆帳。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提列備抵呆帳5,000萬餘元,惟其中1,000萬餘元屬當年度代銷貨物之應收貨款所提列之備抵呆帳,應不予認定,乃調減當年度呆帳損失1,000萬餘元。
  該局籲請營利事業於辦理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注意稅法相關規定,以免申報錯誤。

回目錄

營利事業列報商品報廢,應備妥相關證明文件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之商品或原料、物料、在製品等因過期、變質、破損或因呆滯而無法出售、加工製造等因素而報廢者,除依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或年度所得稅查核簽證報告,並檢附相關資料核實認定外,應於事實發生後30日內檢具清單報請該管稽徵機關派員勘查監毀,或經事業主管機關監毀之證明文件,始得核實認列損失;另生鮮農、魚類商品或原料、物料、在製品,因產品特性或相關衛生法令規定,於過期或變質後無法久存者,可依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或年度所得稅查核簽證報告,並檢附相關資料核實認定報廢損失。如該報廢商品在中華民國境外,除可依本國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或年度所得稅查核簽證報告並檢附相關資料核實認定外,亦可事前檢具清單敘明理由報請稽徵機關核備後,委託境外當地合格會計師監毀及簽證,或委託境外公證機構或檢驗機構監毀,取具相關證明文件,並經所在地中華民國使領館或其他經中華民國政府認許機構之驗證,以供查核認定。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列報商品報廢損失450萬元,該局查核時,甲公司說明係商品存貨無變現價值,已自行銷毀,惟該公司並未於事實發生後30日內檢具清單報請該局派員勘查監毀,亦未提示經事業主管機關監毀之證明文件,又無會計師出具派員實地盤點、監毀之查核簽證報告,爰否准認列。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列報商品報廢損失,應注意相關法令規定,以維護自身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交際費超限部分不得改列其他費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因招攬業務而招待或贊助客戶之支出,依所得稅法第37條及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80條規定,應取具憑證並證明與業務有關,始得列報為交際費,且其全年列報之支付總額不得超過規定之限額。如交際費用超出規定之限額,超限部分之金額不得改列其他費用科目。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交際費100萬元,未超過依所得稅法規定計算之交際費限額100萬元,惟查其他費用中有300萬元係贊助業務往來客戶尾牙春酒禮品及招待客戶之支出,屬交際費性質,依財務會計處理原則,應自其他費用科目轉正至交際費科目,轉正後交際費金額為400萬元(已列報交際費100萬元+其他費用轉正至交際費300萬元),已超過所得稅法規定之交際費限額100萬元,該超限金額300萬元(400萬元-100萬元)依規定應予調整減列費用,並調增課稅所得額300萬元及補徵營利事業所得稅額51萬元,另依所得稅法第100條之2規定加計利息。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因招攬業務而贊助或招待客戶之交際費支出,如已超過所得稅法第37條規定限額,該超限部分之金額應自行帳外調整減列交際費不得隱匿於其他費用,請營利事業申報交際費時應注意相關法令規定,以免遭調整補稅並加計利息。

回目錄

修繕費支出效能非二年內所能耗竭者,應作為資本支出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修繕費支出,若金額超過8萬元且增加原資產之效能非2年內所能耗竭者,應於支付時作為資本支出。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7條及第77條之1規定,營利事業遇有營業上使用之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等資產進行修繕,若修繕費支出之效能非2年內所能耗竭者,除支出金額不超過8萬元得列為當年度費用外,應將支出金額作為資本支出,加入原資產實際成本餘額內計算,但其效能所及年限可確知者,得以其有效期間平均分攤。至租賃物之修繕費約定由承租人負擔者,承租人得以費用列支,其具遞延性質者,得依效用所及在租賃期限內分攤提列。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7年1月與百貨公司簽訂專櫃設櫃合約,合約期間3年,該公司將設櫃裝潢費150萬元列為當年度修繕費用,於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全數列報於營業費用項下,惟其設櫃裝潢效能非2年內所能耗竭,應將150萬元作為資本支出,依專櫃設櫃合約期間,按3年期間平均分攤計算攤提費用。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遇有資產進行修繕,應視修繕支出金額及耐用年限,適當分類為當期費用或資本化支出,以免遭稽徵機關調整補稅。

回目錄

適用產創條例第23條之1有限合夥組織創投事業之租稅優惠所得計算應注意事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為協助新創事業營運初期募集資金,鼓勵有限合夥創業投資事業(下稱有限合夥創投事業)投資新創事業,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1規定,自106年1月1日起至118年12月31日止,依有限合夥法規定新設立且符合創業投資事業輔導辦法之有限合夥創投事業,於設立之次年2月底前向中央主管機關擇定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1規定,且於自設立之會計年度起10年內(適用期間),每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開始日2個月前申請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者,該有限合夥創投事業當年度不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而係依規定計算各合夥人之營利所得額課稅,嗣後,各合夥人於實際獲配盈餘時,不計入獲配當年度所得額課稅。
  該局說明,一般有限合夥事業應依所得稅法及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核課營利事業所得稅,其於實際分配營利所得予各合夥人時,再由合夥人依身分別計算所得課稅;有限合夥創投事業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1規定者,享有於有限合夥組織階段不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之租稅優惠,其當年度全年所得額,應依盈餘分配比例,計算各合夥人營利所得,由各合夥人依所得稅法規定徵免所得稅。其中,總機構在我國境內之營利事業合夥人之營利所得,依所得稅法第42條規定不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個人或總機構在我國境外之營利事業合夥人,其營利所得屬源自所得稅法第4條之1所定證券交易所得(下稱源自證券交易所得)部分,免納所得稅,而屬源自證券交易所得以外之所得應列為營利所得課稅。
  該局指出,有限合夥創投事業於計算全年所得額時,應特別注意投資國內其他營利事業所獲配之股利或盈餘,不適用所得稅法第42條不計入所得額課稅之規定,應計入收入總額,並將全年所得額依規定區分為「源自證券交易所得」及「源自證券交易所得以外之所得」,而「源自證券交易所得」係以證券交易收入總額減除直接合理明確歸屬之成本、費用、利息或損失後之餘額,於全年所得額範圍內計算,其經計算為負數者,以零計算;「源自證券交易所得以外之所得」係以全年所得額減除源自證券交易所得後之餘額計算,餘額為負數者,以零計算。
  該局舉例說明(詳附表),例一:若有限合夥創投事業當年度全年所得額為90萬元(包括證券交易損失10萬元及證券交易以外之所得100萬元),則當年度「源自證券交易所得」為0元(負數以零計算)及「源自證券交易所得以外之所得」為90萬元(90萬元 – 0元);例二:若有限合夥創投事業當年度全年所得額為120萬元(包括證券交易所得150萬元及證券交易以外之損失30萬元),則當年度「源自證券交易所得」為120萬元(於全年所得額範圍內計算,150萬元超過120萬元,故取較小者)及「源自證券交易所得以外之所得」為0元(120萬元 – 120萬元)。
  該局呼籲,有限合夥創投事業經核准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1規定者,應注意前揭所得計算相關規定,以免影響適用租稅優惠之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因應疫情於今年中暫停營業,仍應辦理108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因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影響而於109年申請暫停營業,仍應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
  該局說明,財政部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業公告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及繳納期間展延至109年6月30日止。營利事業如受疫情影響而暫停營業,依所得稅法第71條及財政部68年11月22日台財稅第38268號函規定,仍應依法辦理結算申報。
  該局舉例,A公司經營餐飲業因受疫情影響極為嚴重,生意清淡,遂於109年3月31日辦理暫停營業至110年2月28日,依前揭法令規定,A公司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仍應於109年6月30日前辦理申報,而10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則應於次年度(即110年)結算申報期間辦理。若A公司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採用網路申報者,其應檢送之相關附件資料延長至109年7月31日前寄交所在地國稅局所轄分局、稽徵所或服務處或於109年7月30日前,透過營利事業所得稅電子結(決)算申報繳稅系統上傳送交。
  該局指出,營利事業辦理108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如有應自行繳納之稅款並受疫情影響,短期間內營業收入驟減致不能一次繳清者,得於109年5月1日至6月30日內檢附申請書及相關證明文件向所轄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捐稽徵機關將依其申請酌情核准延長繳納期限1至12個月(一次繳清稅款)或分為2期至36期繳納稅款。
  該局進一步指出,營利事業若本年度雖已暫停營業情形仍應依限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如有逾期申報者,將依核定應納稅額加徵10%(最高不得超過30,000元、最低不得少於1,500元)之滯報金,若經稽徵機關以滯報通知書通知限期補報,仍未依限辦理者,則依核定應納稅額加徵20%(最高不得超過90,000元、最低不得少於4,500元)之怠報金,請留意相關申報訊息,以維自身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租用場地裝置廣告看板或電動廣告之支出,應依約定期間分年攤提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為自家商品或服務進行廣告,應依規定取得收據、廣告樣張、統一發票或其他合法憑證,如廣告期間支出效益及於以後年度者,應分年攤提廣告費。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以租用之場地,設置相關形象及商品廣告看板,或播放電動廣告者,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8條第6款規定,其設置廣告看板或電動廣告相關之支出應依約定期間分年攤提廣告費,非於支出當年度一次列報。
  該局舉例說明,甲營利事業107年度為提升公司形象,於著名商圈租用場地搭建大型公司形象廣告,約定期間自107年7月1日起3年,計支付設置形象廣告相關費用600萬元,全額列報為107年度之廣告費,惟依前揭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規定,該廣告費支出應依約定期間分3年攤提,107年度僅得列報廣告費100萬元(600萬元×6個月/36個月),其餘500萬元(600萬元-100萬元)應遞延於108、109及110年度列報。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列報廣告費支出,除應依規定取得相關憑證外,如有租用場地設置廣告看板或電動廣告,廣告期間跨越不同年度,應按約定期間分年攤提,避免申報錯誤而遭稽徵機關調整補稅。

回目錄

公司將資金貸與他人,應設算利息收入或調減利息支出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公司為獨立之法人組織,其資金若與經營者、股東或任何他人之資金相互流用,可能涉及資金貸與,應依相關法令規定設算利息收入或調減利息支出。
  該局說明,依所得稅法第24條之3第2項規定,公司之資金貸與股東或任何他人未收取利息,或約定之利息偏低者,除屬預支職工薪資者外,應按資金貸與期間所屬年度1月1日臺灣銀行之基準利率(108及109年度均為2.616%),計算公司利息收入課稅。又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下稱查核準則)第97條第11款規定,如果公司一方面借入款項支付利息,一方面貸出款項並不收取利息,或收取利息低於所支付之利息者,就相當於該貸出款項支付之利息或其差額,不予認定。
  該局指出,實務上查核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時,發現有公司代股東或他人墊付款項,帳列「暫付款」,該等代他人墊付款項之行為,雖非直接將資金借給股東或他人使用,仍屬資金貸與性質,如雙方約定未收取利息或收取之利息偏低,且公司本身並無借入款項,則應依所得稅法第24條之3第2項規定,計算利息收入課稅;若公司本身有借入款項,則應依查核準則第97條第11款規定,就相當於貸出款項支付之利息或其差額予以調減利息支出。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8年1月1日代股東墊付款項500萬元,迄至年底該股東仍未償還且甲公司未向該股東收取利息:(1)若甲公司帳上並無借入款項,其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即應依所得稅法第24條之3第2項規定,設算調增利息收入130,800元【5,000,000元x2.616%=130,800元】。(2)若甲公司帳上另有600萬元之銀行借款,且該筆借款之借款利率為2%,則應依查核準則第97條第11款規定,就相當於貸出款項500萬元支付之利息予以調減利息支出100,000元【5,000,000元x2%=100,000元】。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若有資金貸與股東或任何他人,而未收取利息或約定利息偏低之情形,應依所得稅法或查核準則等相關規定,自行設算調增利息收入或調減利息支出,以免遭核定補稅。

回目錄

營利事業外銷貨物收入認列年度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外銷貨物,應依規定歸屬銷貨收入認列之年度,據以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15條之2規定,營利事業外銷貨物,如係經報經海關出口者,應以報關日所屬會計年度認列銷貨收入,但如以郵政及快遞事業之郵政快捷郵件或陸空聯運包裹寄送貨物外銷者,則應以郵政及快遞事業掣發執據蓋用戳記日所屬會計年度認列銷貨收入。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外銷貨物,於106年12月15日報關出口,107年1月30日收取貨款300萬元,甲公司將該筆銷貨收入列報為107年度之營業收入,惟查該筆交易出口報單之報關日係在106年度,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15條之2規定,該外銷銷貨收入應依報關日之所屬會計年度認列為106年度之營業收入,而非依據收款日認列。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外銷出口貨物,應依上開規定按報關日或執據戳記日之所屬會計年度申報營業收入,以免因違反規定,致發生短漏報所得受罰情事。

回目錄

建設公司與地主合建分售之廣告費應按比例分攤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建設公司與地主合建分售房地,雖由建設公司取得廣告費進項憑證,該筆廣告費依規定仍應由建設公司與地主按房地售價比例分攤列報營業費用。
  該局說明,所得稅法第24條第1項前段規定,營利事業所得之計算,以其本年度收入總額減除各項成本費用、損失及稅捐後之純益額為所得額。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8條第1款第11目規定,營建業合建分售(或分成)之廣告費,應由地主與建主按房地售價比例分別計算地主及建設公司應分攤之費用。
  該局舉例,甲建設公司與乙地主合建分售房屋及土地,並約定房地售價比例為4:6,甲公司為銷售該建案取得廣告費之進項憑證金額計2,000萬元,甲建設公司應按房地售價比例4:6計算建主房屋部分得列報的廣告費為800萬元[即2,000萬元*4/(4+6)=800萬元)。
  該局呼籲,基於收入與成本、費用配合原則,建設公司與地主採合建分售或合建分成方式建屋出售之廣告費,建設公司及地主應分別按房屋、土地售價占總價之比例計算房屋、土地應分攤之廣告費;該地主出售之土地如適用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制度者,於計算土地交易所得時亦得列報該筆實際負擔之廣告費。倘有其他任何疑問,歡迎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或逕洽轄區稅捐稽徵機關,該局將竭誠為您服務。

回目錄

境外電商跨境銷售電子勞務予我國境內個人,應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納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108年度所得稅申報已於109年5月1日開始,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申報期間截止日展延至109年6月30日。境外電商108年度如有跨境銷售電子勞務予我國境內個人,取得非屬所得稅法第88條規定扣繳範圍之所得者,不論是否已於108或109年度中申請註銷稅籍,均應自行或委託代理人於申報期限內依規定申報納稅。
  該局說明,境外電商可自行或委託代理人於申報期間,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網址:https://www.etax.nat.gov.tw)/境外電商課稅專區/營利事業所得稅專區」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及繳納稅款。
  該局指出,境外電商於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首次辦理所得稅申報之境外電商,應先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境外電商課稅專區/營利事業所得稅專區」線上申請資格登記,並上傳該外國營利事業經該國政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登記或許可之資格證明文件,若委託納稅代理人辦理者,另應上傳委任書及承諾書等文件。主管稽徵機關受理前揭申請案件,經審核完竣後,將以電子郵件發送核准通知,外國營利事業或其委託之納稅代理人,應於接獲通知後,至「營利事業所得稅專區」線上申請專屬帳號密碼,以供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使用;若上年度已辦理所得稅申報之境外電商,可沿用上年度之帳號密碼,毋須再行申請。
二、新設立之境外電商如已辦理稅籍登記,並已申請營業稅申報使用之帳號密碼者,可沿用該帳號密碼申請資格登記及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因營業稅代理人之代理範圍與營利事業所得稅代理範圍不同,如欲委託營業稅代理人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納稅者,仍應上傳委任書及承諾書等文件,經主管稽徵機關核准後,另案申請帳號密碼。
三、如欲依財政部107年1月2日台財稅字第10604704390號令規定,申請按主要營業項目適用之同業利潤標準淨利率或按境內利潤貢獻程度計算我國課稅之所得額者,應填具「外國營利事業跨境銷售電子勞務適用淨利率、利潤貢獻程度申請書」,並檢附合約、主要營業項目、明確劃分我國境內及境外交易流程對總利潤貢獻程度等證明文件,併同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納稅時申請,或另案申請適用。如前已申請核准,且本年度尚在核准期間者,則無須再申請。
四、境外電商所在國家如與我國簽署全面性所得稅協定,且在我國境內無常設機構或未經由該常設機構從事透過網路或其他電子方式銷售電子勞務予個人,其所取得之中華民國來源收入,申請適用依各協定第7條營業利潤相關減免之規定,可自行或委託代理人,檢附外國營利事業所在國稅務機關出具之居住者證明、合約書影本、委任書、所得相關證明,併同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納稅時申請,或另案申請適用。如前已申請核准,且本年度尚在核准期間者,則無須再申請。
五、如利用匯款方式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者,應依「外國營利事業跨境銷售電子勞務跨國專戶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匯款說明」填寫各項匯款資訊,並於繳納期間屆滿前將應納稅額匯入臺灣銀行城中分行「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境外電子商務301專戶」。建議境外電商可透過其所在國家或地區之金融機構,先以電文方式洽詢台灣銀行城中分行,換算當期申報應納稅額之等值外幣,該分行將以電文回覆其匯入當日之匯率、應繳手續費或其他費用,境外電商再依電文提示匯款。
  該局提醒,尚未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申報之境外電商請依限儘速辦理申報納稅。

回目錄

停徵所得稅之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應列入營利事業基本所得額計算基本稅額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依所得稅法第4條之1及第4條之2規定,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均停止課徵所得稅,惟營利事業於辦理所得基本稅額申報時,仍應將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列入基本所得額計算基本稅額。
  該局說明,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制定目的,係為維護租稅公平,確保國家稅收,建立所得稅負擔對國家財政之基本貢獻,爰就享有停徵或免徵所得稅等各項租稅減免致繳納相對較低稅負或完全免稅者,課以最基本之稅負。營利事業如有所得稅法第4條之1及第4條之2規定停徵所得稅之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合於獎勵規定之各項免稅所得、國際金融(含證券、保險)業務分行免稅所得、其他經財政部公告之減免所得稅之所得額及不計入所得課稅之所得額,應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相關規定計算、申報及繳納所得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為投資公司,於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經計算課稅所得為0元,惟甲公司108年度因出售乙公司股票產生停徵所得稅之證券交易所得313萬元,甲公司應於辦理結算申報時,填報營業事業所得基本稅額申報表,將該筆證券交易所得計入基本所得額,計算基本稅額。
  該局呼籲,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或決算申報時,如有停徵所得稅之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或其他應計入基本所得額之免稅所得,應依規定列報並計算基本所得額,如有稅務疑義,請洽轄區國稅局分局、稽徵所查詢相關規定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

回目錄

營利事業辦理108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適用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新制的房地交易所得應計入所得額課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制度(以下簡稱房地合一新制)自105年1月1日起施行,營利事業如在108年間有交易屬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的房地,其房屋及土地交易所得應適用房地合一新制,於辦理108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時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課徵所得稅,不適用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6款有關出售土地免納所得稅之規定。
  該局進一步說明,營利事業交易適用房地合一新制的房地,應依所得稅法第24條之5規定計算房屋、土地交易所得額,減除依土地稅法規定計算之土地漲價總數額後之餘額,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餘額為負數者,以零計算;其交易所得額為負者,得自營利事業所得額中減除,但不得減除土地漲價總數額。另考量房屋、土地交易所得計算時已減除土地漲價總數額,所以已繳納之土地增值稅,不得再列為成本費用。
  該局舉例,甲公司於105年10月2日買入房地,嗣於108年6月30日出售該房地(當日房地帳面價值970萬元),相關費用20萬元(不含土地增值稅),土地漲價總數額50萬元,繳納土地增值稅10萬元,由於該房地係於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應適用房地合一新制規定,其應計入之營利事業所得額,依不同的出售房地總額,分別計算如下:
【情況一:出售房地收入總額2,500萬元】
(一)房屋土地交易所得額:收入2,500萬元-成本970萬元-費用20萬元=1,510萬元
(二)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房地交易所得額1,510萬元-土地漲價總數額50萬元=1,460萬元
【情況二:出售房地收入總額1,010萬元】
(一)房屋土地交易所得額:收入1,010萬元-成本970萬元-費用20萬元=20萬元
(二)計入營利事業所得額:房地交易所得額20萬元-土地漲價總數額50萬元=-30萬元(餘額為負,以0元計)
【情況三:出售房地收入總額980萬元】
(一)房屋土地交易所得額:收入980萬元-成本970萬元-費用20萬元=-10萬元(餘額為負,不再減除土地漲價總數額)
(二)自營利事業所得額中減除10萬元
  該局提醒,房地合一新制之房地交易日及取得日的認定,原則以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為準,營利事業如有出售房地,應注意將適用房地合一新制課稅範圍之交易所得,依規定報繳營利事業所得稅。

回目錄

申報研發支出投資抵減應注意事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公司、有限合夥事業及中小企業如適用產業創新條例或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之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應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擇定抵減稅額之方式。
  該局說明,為促進產業創新及中小企業研發創新,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及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5條第1項規定,公司、有限合夥事業及中小企業從事研究發展活動之支出符合規定者,得選擇1、按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2、按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0%,自當年度起3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上開二種方式一經擇定即不得變更,申報抵減稅額以不超過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30%為限。
  該局指出,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及中小企業可視其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課稅情形,選擇有利之抵減方式,例如:當年度課稅所得額申報為虧損者,可選擇按當年度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0%,抵減當年度起3年內之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雖抵減率較低,但可遞延至以後兩年度抵減。
  該局特別提醒,為避免重複租稅優惠,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及中小企業如同時符合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及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35條第1項研究發展支出適用投資抵減之規定,亦僅能擇一適用,結算申報時請注意前揭相關規定,以免影響適用租稅優惠之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應依費用性質正確列報交際費、廣告費或其他費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舉辦多元行銷或促銷活動,招待經銷商或與業務有關之客戶國內外旅遊、餐飲、禮品饋贈等支出,應依其費用性質分別按所得稅法第37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8條或第103條規定列報交際費、廣告費或其他費用。
  該局說明,依所得稅法第37條規定,交際費之性質,係指業務上直接支付之交際應酬費用,並應依進貨貨價、銷貨貨價、運輸貨物運價、供給勞務或信用交易收益額、外銷結匯收入計算得列報之限度;所謂「業務上」,指與業務有關者,可界定為營利事業在從事營利活動過程中,為塑造或改進週邊獲利環境,以建立良好公共關係,對「特定人」所支出之費用。另廣告費則著重於建立企業及商品良好形象,以激發消費者對產品及勞務之購買慾望,達到促銷目的,對「不特定人」所支出之費用,兩者支付對象、性質均有所差異。又營利事業與客戶約定,以達到一定購銷數量或金額為招待旅遊之條件者,屬類似獎勵性質之促銷費用,雖然也是對「特定人」所支出之費用,卻非屬交際費範疇,應列報為其他費用,並依所得稅法第89條第3項規定列單申報主管稽徵機關及填發免扣繳憑單予客戶。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列報交際費1,000萬元,已達所得稅法規定之限額,另列報廣告費3,300萬元及其他費用之會議費850萬元,經查核廣告費及會議費支出憑證,其中部分支出係無條件招待客戶國外旅遊團費及國內旅遊住宿費、餐飲及餽贈禮物,因該費用係為與客戶建立良好關係,進而達成增加產品銷售之目的,屬對「特定人」所支出之費用,而非對「不特定人」所支出之費用,且其非屬與客戶約定達到一定購銷數量或金額所招待之旅遊,而屬交際費範疇,依費用性質應將廣告費及其他費用中屬交際費性質者共2,900萬元予以轉正,惟因交際費已達限額,乃將轉正之費用剔除,除補徵稅款外並加計利息一併徵收。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應按費用性質歸屬正確項目,於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時依上開所得稅法及相關法令規定自行調整,以免遭剔除補稅並加計利息。

回目錄

營利事業採擴大書面審核申報所得稅應正確填寫行業代號並計算所得額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採擴大書面審核方式申報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應正確填報行業代號並依所適用之擴大書審純益率計算所得額。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如符合「一百零八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擴大書面審核實施要點」規定,得採擴大書面審核方式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按營業收入淨額與非營業收入之合計數依所適用擴大書審純益率計算所得額,惟每年都有營利事業採擴大書面審核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未依實際營業項目選用適當行業代號,或因行業代號填載錯誤、以不存在的行業代號列報,致所得額計算異常。 
  該局進一步指出,依擴大書面審核申報方式辦理結算申報之營利事業,如經營兩種以上行業,應以主要業別(即營業收入較高者)之擴大書審純益率標準計算其所得額。營利事業如欲瞭解所經營行業之108年度擴大書審純益率,可至該局網站(https://www.ntbt.gov.tw/分稅導覽/營所稅/報稅資訊/★申報資訊營所稅結算申報專區/一、申報資訊(三)各業類標準4.營利事業各業所得額、同業利潤標準、擴大書審純益率標準)查詢。
  該局提醒,適用擴大書面審核之營利事業,仍須依規定設置帳簿記載並取得、給與及保存憑證,且帳載結算事項應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規定自行依法調整,若調整後純益率高於擴大書審純益率,應依調整後較高純益率申報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款。

回目錄

營利事業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暨未分配盈餘申報常見的錯誤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暨107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期間自109年5月1日起至6月1日止(5月31日為星期日,順延至6月1日),為協助各營利事業正確辦理所得稅結算申報,特整理以往常見申報錯誤或漏未申報事項,提醒納稅義務人注意,以免因短漏報遭補稅處罰。
  該局指出,自107年度起,營利事業免再設置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且未分配盈餘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由10%調降為5%,該局分別就損益及稅額計算表及未分配盈餘申報書之常見錯誤彙整如附表。
  該局呼籲,108年度結算申報書格式已於該局網站(https://www.ntbt.gov.tw/分稅導覽/營所稅/報稅資訊/營所稅結算申報專區)提供下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路申報安全又便利,請營利事業多多利用網路申報,以避免群聚感染風險。

回目錄

營利事業因被投資公司清算而產生之投資損失,應於清算完結年度列報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因被投資事業清算而發生投資損失,其認列時點應以清算人依法辦理清算完結,結算表冊等經股東或股東會承認之日為準。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9條規定,投資損失應以實現者為限;其被投資之事業發生虧損,而原出資額並未折減者,不予認定。若營利事業因被投資事業清算而發生投資損失,除應有被投資事業的清算證明文件外,應以清算人依法辦理清算完結,結算表冊等經股東或股東會承認之日為準。
  該局舉例,甲公司100%持有國內乙公司,乙公司因故解散,於107年12月取得經濟部核准解散登記的公文,甲公司據以於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投資損失;惟乙公司於108年8月才依法清算完結,清算人於同月將清算期內收支表、損益表、連同各項簿冊,送經監察人審查,並提請股東會承認。依據上開準則規定,甲公司應將該筆投資損失轉正於108年度列報。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列報被投資公司因清算發生之投資損失時,應留意稅法相關規定,避免錯誤申報損失年度,損及自身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應注意投資成本變動情形,正確計算投資損失,避免重複列報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因轉投資之事業減資彌補虧損、合併、破產或清算等產生投資損失,在辦理稅務申報時,除須注意投資損失應以實現者才能申報外,尚須正確計算投資損失之金額,尤其被投資公司在清算前曾經辦理減資,其原始投資成本已有部分在前次減資時已列報損失者,應重新計算投資成本,以免重複列報投資損失。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9條第1款規定,投資損失應以實現者為限;其被投資之事業發生虧損,而原出資額並未折減者,不予認定。營利事業投資損失如屬被投資事業清算所產生者,應以實際投資成本減除清算後實際分配金額計算投資損失,在清算前已因被投資公司減資而列報過的投資損失,清算時就不能重複列報投資損失。
  該局舉例,甲公司在95年間投資乙公司,原始投資成本為1億2,000萬元,乙公司因經營不善虧損累累,因此在98年辦理減資彌補虧損,甲公司於98年依原始投資成本按減資比例列報投資損失9,000萬元,減資後甲公司對乙公司的投資成本應為3,000萬元;經過多年乙公司營運仍未見起色,遂於105年辦理清算結束營業,甲公司取得清算分配款300萬元,甲公司投資損失應為2,700萬元(實際投資成本3,000萬元-清算分配款300萬元),卻仍以原始投資成本1億2,000萬元計算投資損失1億1,700萬元(原始投資成本1億2,000萬元-清算分配款300萬元),致重複列報投資損失9,000萬元,除遭補稅外並處漏稅罰。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在列報投資損失時,除應符合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9條規定外,並應檢視對被投資公司投資成本變動情形,避免發生重複列報投資損失,以維自身權益。

回目錄

銷售貨物或勞務附贈獎勵積點之收入認定時點,財稅大不同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銷售貨物或勞務,如有隨銷售附贈禮券、獎勵積點或保固服務等,該附贈部分相對應之收入應於銷售時認列,不得遞延。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銷售貨物或勞務附贈獎勵積點,供客戶未來兌換商品或勞務,財務會計處理係依國際財務報導準則(下稱IFRSs)規定銷貨收入須估計屬獎勵積點部分相對應之收入,轉列遞延收入,俟客戶兌換時認列。惟稅務申報時,銷售貨物與勞務及獎勵積點為一筆交易,其附贈獎勵積點部分之收入,於銷售時即已實現,應於銷售時認列,不得遞延,故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自行依法調增該附贈部分之收入,嗣後客戶以獎勵積點兌換商品或勞務時,屬營利事業給予客戶銷貨折讓性質,應列為兌換當年度之銷貨折讓處理。
  該局舉例,甲公司106年度銷售貨物時附贈維修保養抵用券收入2千萬元,其依IFRSs規定予以遞延,並帳列其他流動負債,且辦理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於營業收入調節表中調減遞延收入已開立發票金額2千萬元,致未申報該附贈維修保養扺用券之收入。惟甲公司自行發現短漏報營業收入,於該局選查前申請更正調整增加課稅所得額,並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自動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及加計利息。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依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編製財務報告,但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留意財務會計與稅務法令之差異,依所得稅法相關規定於申報書中自行依法進行調整,以免短漏報課稅所得額,遭稅捐稽徵機關補稅或併予處罰。

回目錄

按月定額給付員工的加班費,屬對員工的津貼,應併同薪資所得扣繳稅款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機關、團體、組織等(以下簡稱扣繳單位)僱用員工給付薪資,應依所得稅法規定扣繳所得稅款,該等扣繳單位按月定額給付員工的加班費,屬對員工之津貼,應併同薪資所得扣繳稅款及申報扣繳憑單。
  該局說明,扣繳單位僱用的員工,因業務需要,於平時工作時間以外延長工作時間支領的加班費,如未超過規定標準者,可適用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3類第2款但書規定免納所得稅。惟如不論有無加班及加班時數多寡,一律按月定額給付者,則屬同條款規定之津貼,應併同薪資所得扣繳稅款,不得適用前開但書免納所得稅規定。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加班費,經查甲公司所列報之加班費係不論員工有無實際加班或加班時數多寡,一律按月定額給付予員工,其性質核屬對員工之津貼,惟甲公司未合併員工薪資所得扣繳稅款及申報扣繳憑單,以違反所得稅法相關規定通知限期補繳、補報扣繳憑單並處罰。
  該局提醒扣繳單位,如有上述按月定額給付員工加班費者,屬對員工之津貼,扣繳義務人應依所得稅法規定辦理相關扣繳及列單申報事宜。

回目錄

營利事業列報員工薪資支出應有僱用事實及支付證明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經人檢舉虛報薪資費用,如經稽徵機關查核認定無僱用及支付事實,確有虛報情事者,應補稅處罰。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應依規定列報薪資支出,除須員工任職於該營利事業服務外,並應保存員工薪資收據或簽收的名冊,且能證明相關支出確由公司支應,如係由銀行轉帳存入員工帳戶,應保存經銀行蓋章證明的存入清單。相關支出如經查明確無支付事實而係虛列成本、費用或損失致短漏報所得者,應依所得稅法第110條規定處罰。
  該局舉例,甲公司經X君向國稅局檢舉虛報其105年度薪資60萬元,經函請甲公司提示X君任職事實及支付證明等文件供核,甲公司僅書面說明X君確實有在公司上班,但無從提示X君的差勤打卡紀錄、勞健保資料及支付證明等文件,乃剔除甲公司105年度列報X君的薪資費用,補徵稅款並處以罰鍰。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列報員工的薪資支出,應依所得稅法相關規定辦理,另有關中小企業增僱員工薪資費用加成減除之租稅優惠,經濟部於105年4月19日公告優惠適用期間自105年5月20日至107年5月19日止,提醒中小企業於本(109)年5月份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時,並無該租稅優惠之適用,倘有其他任何疑問,歡迎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或逕洽轄區稅捐稽徵機關,該局將竭誠為您服務。

回目錄

自107年度起,獨資、合夥事業之營所稅結算申報無須計算及繳納稅額,惟如有短漏報所得額,仍須處罰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自107年度起,獨資、合夥組織之營利事業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無須計算及繳納其應納的結算稅額,惟若有短漏報所得額情事者,仍應依法處罰。
  該局說明,為簡化稅政及符合國際趨勢,自107年度起,獨資、合夥組織之營利事業依所得稅法第71條第1項規定辦理結算申報時,無須計算及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其營利事業所得額,由獨資資本主或合夥組織合夥人列為營利所得併入其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惟若有短漏報所得額,除由稽徵機關另核課獨資資本主或合夥組織合夥人綜合所得稅短漏報之營利所得,依法補稅及處罰外,營利事業所得稅雖無須計算及繳納稅額,仍應依所得稅法第110條第4項規定處罰。
  該局舉例說明,甲獨資商號為使用統一發票的營業人,於辦理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短漏報其他收入20萬元,致漏報所得額20萬元,該局除另核課甲獨資商號資本主綜合所得稅短漏報之營利所得20萬元,依法補稅及處罰外,營利事業所得稅雖無須計算及繳納稅額,惟仍須依所得稅法第110條第4項規定,按核定短漏的所得額,依當年度適用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計算的金額36,000元(20萬元×稅率18%),處以所計算金額2倍以下的罰鍰。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注意依規定正確申報,如有短漏報情事,只要在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的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自動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可免除稅法相關處罰,如有稅務疑義,請洽轄區國稅局分局、稽徵所查詢相關規定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該局將竭誠為您服務。

回目錄

營利事業與地主合建分售(或分成)不動產建案,應按售價比例分攤廣告費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與地主合建分售(或分成)不動產建案所發生的廣告費,除應依照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8條規定取得相關憑證外,並應按其售價比例分攤認列廣告費。
  該局說明,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78條規定,具有廣告性質的各項費用,應取得統一發票或合法憑證,並檢附載有活動名稱及營利事業名稱的相關廣告或促銷證明文件。又營利事業與地主約定合建分售(或分成)興建不動產,其廣告費用,基於收入費用配合原則,應按其售價比例分攤計算房地各別應分攤的廣告費,申報廣告費用支出。
  該局舉例,甲建設公司與地主採合建分售方式興建不動產建案,銷售該不動產建案的廣告費1,000萬元,如建物及土地的售價比例為40%及60%,依前開規定應按建物及土地售價比例計算建設公司應分攤的廣告費,甲建設公司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得列報的廣告費為400萬元。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列報的費用應依相關規定辦理,以避免因不符合規定而遭剔除補稅,損及自身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列報國外稅額扣抵應注意限額規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總機構在中華民國境內者,應就其中華民國境內外全部營利事業所得,合併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惟其來自中華民國境外的所得,已依所得來源國稅法規定繳納的所得稅,於規定限額內自其全部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應納稅額中扣抵。
  該局進一步說明,營利事業依所得稅法第3條第2項規定,申報國外稅額扣抵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應納稅額者,其扣抵的限額,應以加計國外所得額計算所增加的結算應納稅額為限,亦即應以國外收入減除相關成本費用後的所得額,再依我國所得稅率計算其國外已納稅額之可扣抵限額,而非按國外收入的毛額計算可扣抵限額。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該公司依境外所得A國稅法規定繳納的所得稅為150萬元,在境外A國取得技術服務收入為1,500萬元,甲公司於計算國外稅額可扣抵限額時,不得逕將該筆技術服務收入的全數1,500萬元作為「國外所得」,而應減除其所提供的技術服務成本費用1,200萬元,經核算後國外所得僅300萬元,其因加計國外所得額而增加的結算應納稅額為51萬元(300萬元×17%),而非255萬元(1,500萬元×17%),是以,該公司可扣抵國外已納稅額的限額僅為51萬元,尚不得將境外繳納的稅額150萬元全數扣抵。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如有申報扣抵境外所得來源國稅法規定繳納的所得稅,應特別注意限額計算是否正確,以免申報錯誤遭剔除補稅。

回目錄

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實質投資列為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應注意事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為鼓勵企業投資,提升國內投資動能,108年7月24日增訂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3,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達一定金額,得列為當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免加徵5%營利事業所得稅,自107年度起之未分配盈餘申報案件適用。財政部並於109年1月9日訂定發布「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實質投資適用未分配盈餘減除及申請退稅辦法」(下稱子辦法),明定實質投資之範圍及應達一定金額之標準、申報程序、退還溢繳稅款之申請程序與其他相關事項,以資明確。
  該局說明,自109年5月辦理107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案件起,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因經營本業或附屬業務所需,於當年度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以該盈餘興建或購置符合子辦法規定之供自行生產或營業用之建築物、軟硬體設備或技術,實際支出金額合計達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其依所得稅法相關規定辦理當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時,得依申報書格式填報,並檢附相關投資證明文件,將該等實質投資金額列為當年度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該局舉例說明如下:甲公司107年度(會計年度為曆年制)本期稅後淨利扣除依法提列項目及分派股利後之未分配盈餘為300萬元,其以107年度盈餘於108年6月購置符合子辦法規定之A機器設備120萬元,則於109年5月申報107年度未分配盈餘時可申報減除120萬元,就減除後餘額180萬元(300萬元-120萬元)加徵5%營利事業所得稅。
  該局進一步指出,若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於辦理當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時投資金額未達100萬元,應先行繳納稅款,如嗣後於當年度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完成投資且累積投資金額達100萬元者,可於完成投資之日起1年內,依規定格式申報及提示相關證明文件,向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申請更正當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書,將完成投資金額列為計算當年度未分配盈餘減除項目,退還溢繳稅款。該局舉例說明如下:乙公司107年度(會計年度為曆年制)本期稅後淨利扣除依法提列項目及分派股利後之未分配盈餘為300萬元,其以107年度盈餘於108年6月購置符合子辦法規定之B機器設備80萬元,因投資金額未達100萬元,於109年5月申報107年度未分配盈餘時,尚不可申報減除80萬元,而應就未分配盈餘300萬元加徵5%營利事業所得稅;若其於申報107年度未分配盈餘後,再於110年1月31日以107年度盈餘購置符合子辦法規定之C機器設備60萬元,因投資日於107年度盈餘發生年度之次年起3年內(即108年1月1日起至110年12月31日止)且投資金額合計已達140萬元(B機器設備80萬元+C機器設備60萬元),故可於完成投資日(110年1月31日)起1年內申請更正107年度未分配盈餘申報書減除未分配盈餘金額140萬元,並退還溢繳稅款。
  該局提醒,產業創新條例第23條之3規定自107年度起之未分配盈餘申報案件適用,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如欲適用該條例者,應注意前揭相關規定,以免影響適用租稅優惠之權益。

回目錄

公司應付員工分紅及董監事酬勞因拋棄或逾時效者,應轉列其他收入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公司應付員工分紅及董監事酬勞,因員工或董事、監察人拋棄或逾請求權時效者,應列為?棄年度或請求權消滅年度的其他收入。
  該局進一步說明,我國自97年1月1日起實施員工分紅及董監事酬勞費用化制度,公司於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以費用列支前開紅利或酬勞,惟如嗣後發生員工或董事、監察人拋棄所獲配的紅利或酬勞,或逾期未領致請求權因時效而消滅者,公司應將已認列費用的員工分紅及董監事酬勞,列為拋棄年度或請求權消滅年度的其他收入課稅。惟於列入其他收入後再給付者,得就其實際給付之數額列為實際給付年度的費用。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5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員工分紅及董監事酬勞之支出600萬元,惟該公司董事及監察人於106年拋棄所獲配的酬勞計140萬元,故該部分金額並未實際給付,該公司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應將140萬元轉列其他收入。嗣後年度如有實際給付者,再列為實際給付年度的費用。
  該局呼籲,請公司留意已列報費用的應付員工分紅及董監事酬勞,如有經員工或董事、監察人拋棄或逾時效者,應將已列支費用部分轉列為其他收入,以免發生漏報所得情事。

回目錄

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適用產創條例研發支出投資抵減,請於期限內檢附文件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請研發活動認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依據產業創新條例授權訂定的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研究發展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以下簡稱研發投抵辦法)第14條規定,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從事研究發展支出申請適用投資抵減者,應於辦理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開始前3個月起至申報期間截止日內,檢附相關文件向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以下簡稱主管機關)申請研究發展活動之認定。
  該局指出,依據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的規定,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最近3年內無違反環境保護、勞工或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律且情節重大情事者,其投資於研究發展的支出,得選擇於支出金額15%限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是於支出金額10%限度內,自當年度起3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此兩種方式一經擇定不得變更,並以不超過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30%為限。
  該局進一步指出,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研究發展活動須經主管機關認定符合研發投抵辦法第2條、第3條及第4條規定,始得適用前揭投資抵減的租稅優惠。故會計年度屬曆年制的公司,108年度欲適用研發支出投資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應於109年2月起至5月底止(末日之認定依行政程序法規定),檢具研發投抵辦法第14條第1項規定的相關資料,向主管機關申請認定其108年度是否符合資格條件及其研究發展活動是否具有高度之創新;另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若有(1)專為用於研究發展所購買或使用的專用技術;(2)專為用於研究發展所購買的專業性或特殊性資料庫、軟體程式及系統;(3)委託國外大專校院或研究機構研究,或聘請國外大專校院專任教師或研究機構研究人員的費用;(4)與國內、外公司共同研發等之支出須申請專案認定者,應與研究發展活動認定的申請案併案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申請日的認定以送達主管機關之日為準;採郵遞者,應以掛號寄送,並以交郵當日的郵戳日期為準。
  該局提醒,公司或有限合夥事業108年度如欲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的研究發展投資抵減,請於前開規定期限內,向主管機關提出研究發展活動及專案支出認定的申請,以免影響適用投資抵減的權益。

回目錄

營利事業列報關係人利息支出,應注意是否超限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對關係人之負債占業主權益的比率超過規定標準者,該超過部分的利息支出不得列報為費用或損失。
  該局說明,為避免企業以大量債權融資替代股權出資,弱化資本、影響稅制公平,依據所得稅法第43條之2及營利事業對關係人負債之利息支出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查核辦法(以下簡稱查核辦法)第5條規定,營利事業直接或間接對關係人之負債占業主權益比率超過3:1者,超過部分之利息支出,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但為簡化稅務行政及減輕營利事業的遵從成本,符合下列3種情形之一者,其對關係人負債金額可免納入計算:(1)當年度營業收入淨額及非營業收入合計在3,000萬元以下;(2)當年度申報利息支出及查核辦法第5條所稱之關係人利息支出,均在400萬元以下;(3)當年度申報未減除利息支出前之課稅所得為負數,且其虧損無所得稅法第39條盈虧互抵規定之適用。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未符合前述三種情形之一,其106年度帳載關係人之利息支出600萬元,當年度每月平均關係人負債合計數為40億元、每月平均業主權益合計數為1億元,其關係人負債對業主權益之比率即為40:1,超過規定標準3:1部分之利息支出金額555萬元【當年度關係人利息支出600萬元×(1-3/40)=555萬元】,於辦理106年度結算申報時,應自行調減利息支出,並依規定填載申報書第B1頁及揭露相關資訊。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注意列報之關係人利息支出是否超限,以免遭補稅並加計利息,影響自身權益。

回目錄

獨資資本主取自其經營事業的盈餘應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獨資資本主自其獨資經營事業所得之盈餘,係屬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1類規定之營利所得,應併入獨資資本主綜合所得總額申報綜合所得稅。
  該局說明,獨資經營的營利事業,可分為每3個月經稽徵機關查定課徵營業稅的小規模營利事業(免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及應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之營利事業,獨資資本主營利所得之計算及申報說明如下:
一、小規模營利事業之營利事業所得額,係按查定課徵營業稅的營業額,由稽徵機關依規定淨利率核定所得額,並納入提供查詢所得及扣除額資料範圍,獨資資本主得依稽徵機關提供查詢之所得資料,合併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二、小規模營利事業以外的獨資資本主,其獨資經營事業之營利事業所得額並非經由稽徵機關核算,故不在稽徵機關提供查詢之所得資料範圍內,應自行依其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之損益及稅額計算表之課稅所得額,列報為自其獨資經營事業所得盈餘之營利所得,合併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該局舉例,甲君及乙君分別為獨資商號資本主,108年5月間均以臨櫃方式查詢其107年度所得及扣除額等資料,透過網際網路辦理107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甲君之獨資商號為小規模營利事業,其營利事業所得額係由稽徵機關核定,甲君查調之所得已包含取自其經營獨資商號之營利所得,甲君自得據以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惟乙君之獨資商號並非小規模營利事業,其營利所得即不在稽徵機關依規定應提供查詢之所得資料範圍內,經該局輔導乙君自行依該獨資商號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之損益及稅額計算表列報之課稅所得額,增列經營獨資商號之營利所得,完成107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程序。
  該局呼籲,納稅義務人查調之所得資料,僅為申報綜合所得稅之參考,如尚有其他來源之所得資料,仍應依法辦理申報;如有未依規定辦理申報而有短報或漏報情事者,除依規定免罰者外,仍應依所得稅法及其相關規定處罰。

回目錄

營利事業應付未付款項逾請求權時效未給付,應轉列其他收入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應付未付的帳款、費用、損失及各項債務,如有逾請求權時效尚未給付,應於請求權時效消滅年度轉列其他收入,嗣後如實際給付時,再於給付年度以營業外支出列帳。
  該局說明,依民法第125條至第127條規定,請求權依性質不同而有2年、5年、15年等的消滅時效,如為商人、製造人、手工業人所供給之商品及產物的代價,其請求權因2年間不行使而消滅,因此,營利事業進貨的應付帳款,如銷售者逾2年均未行使請求權,該應付帳款的請求權依民法第127條規定,即已消滅,應於時效消滅年度轉列其他收入;倘有特殊情形(如請求權時效中斷),致帳載債務之請求權可行使之日未逾時效,營利事業可依實際狀況提出相關證明文件,供稽徵機關核認。
  該局查核甲公司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時,發現該公司列報之應付帳款中有1筆104年度進貨截至106年底仍未給付,依前揭規定,該筆應付帳款之請求權已逾2年請求權時效,亦無其他特殊情形得延長請求權時效,其請求權時效已消滅,應於106年度轉列其他收入,經予調整增列其他收入。以後年度如有實際給付時,再以營業外支出列帳。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如有各項應付未付的費用、損失或債務逾請求權時效尚未給付者,應依所得稅法規定申報,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回目錄

自未分配盈餘減除「彌補以往年度之虧損」,以有累積虧損並經實際彌補為限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申報未分配盈餘,列報減除彌補以往年度之虧損,須帳載以前各年度合計有累積虧損並經實際彌補,以符規定。
  該局進一步說明,未分配盈餘申報書所指「彌補以往年度之虧損」,係指營利事業以當年度之本期稅後純益實際彌補其截至上一年度決算日止,依商業會計法規定處理之累積虧損數額。而累積虧損之彌補,依公司法第20條、第228條及第230條規定,營利事業應向股東會提出虧損撥補議案,並經股東會議決之程序為之。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6年12月31日資產負債表帳列累積虧損272萬餘元,該金額係甲公司帳列104年12月31日以前之累積盈餘404萬餘元加計105年稅後損益負676萬餘元之合計數。惟甲公司申報106年度未分配盈餘時,卻列報減除「彌補以往年度之虧損」676萬餘元,未將104年帳列累積盈餘併入計算實際累積虧損金額,致短漏報106年度未分配盈餘404萬餘元,經按短漏報未分配盈餘補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並處以罰鍰。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申報未分配盈餘,按當年度依商業會計法規定處理之稅後純益,於依所得稅法第66條之9第2項各款規定自未分配盈餘減除時,應注意相關規定,以免因錯誤致短漏報未分配盈餘,而遭到補稅及處罰。

回目錄

依職工福利金條例提撥福利金的營利事業,除員工醫藥費外,不得再以福利費科目列支任何費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已依職工福利金條例規定成立職工福利委員會,並依規定提撥職工福利金者,舉辦員工文康、旅遊活動及聚餐等費用,應先在福利金項下列支,不足時再以其他費用列支。
  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81條第1款、第5款及第6款規定,營利事業職工福利金之提撥,以已依職工福利金條例成立職工福利委員會者為限;已依職工福利金條例提撥福利金及列支職工福利費用者,不得再以福利費科目列支任何費用,但員工醫藥費應准核實認定;如有舉辦員工文康、旅遊活動及聚餐等費用,應先在福利金項下列支,不足時,再以其他費用列支。
  該局舉例,甲公司已成立職工福利委員會,並依規定提撥職工福利金,106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職工福利金費用300萬元,經查其中200萬元係依規定實際提撥至職工福利委員會的福利金,另100萬元係甲公司舉辦員工旅遊活動支出,惟甲公司既已依規定提撥職工福利金,並依提撥數列報職工福利金費用,且其職工福利金足以支應員工旅遊費用,該員工旅遊費用100萬元,應先由福利金項下列支,甲公司不得再將員工旅遊費用100萬元列報職工福利費用。    
  該局呼籲,已依職工福利金條例成立職工福利委員會並提撥福利金的營利事業,其福利金提撥標準及費用認列應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81條規定辦理,並以實際提撥數為準,除員工醫藥費准核實認定外,縱使提撥數未超過限額,仍不得再以福利金科目列支任何費用,請營利事業留意相關規定,以維自身權益。

回目錄

合併後存續公司註銷庫藏股的損失得列為未分配盈餘之減除項目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公司進行合併,存續公司因合併取得消滅公司原持有該存續公司的股份並轉列為庫藏股,其註銷該庫藏股票所產生的損失,依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或企業會計準則公報第15號規定,沖抵同種類庫藏股交易所產生的資本公積,不足數再依序沖抵86年度以前年度保留盈餘、87年度以後年度的保留盈餘,其屬沖抵庫藏股交易之上年度及當年度稅後盈餘部分,得分別列為交易上年度及當年度應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未分配盈餘的減除項目。
  該局舉例,A公司係一控股公司,且為B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主要資產係持有B公司已發行普通股股權90%,為整合集團資源,A公司與B公司於105年9月1日合併,合併後B公司為存續公司,A公司為消滅公司,B公司因前揭合併取得原A公司持有的B公司股票並轉列庫藏股,合併後B公司註銷庫藏股所產生之損失1,100萬元,應先沖抵同種類庫藏股交易所產生的資本公積600萬元,因帳載無103年度以前年度保留盈餘,餘額500萬元依序沖抵104年度稅後盈餘400萬元與105年度稅後盈餘100萬元,得分別列為104年度及105年度計算所得稅法第66條之9規定未分配盈餘的減除項目。
  該局呼籲,公司因組織重組,取得並註銷庫藏股交易產生的損失,應依營利事業所得稅相關規定辦理,倘有其他任何疑問,歡迎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或逕洽轄區稅捐稽徵機關,該局將竭誠為您服務。

回目錄

營業稅申報實務規定

CASPER企業方舟_營業稅申報實務_公司收到股利該如何申報\尾牙禮品是否能認列費用\退貨折讓申報方式\海外勞務申報方式\貨物捐贈他人是否要開立發票\收到利息是否要開發票
營業稅申報實務_CASPER企業方舟
CASPER企業方舟_營業稅申報實務_公司收到股利該如何申報\尾牙禮品是否能認列費用\退貨折讓申報方式\海外勞務申報方式\貨物捐贈他人是否要開立發票\收到利息是否要開發票

實務上申報營業稅有許多規定,如境外勞務是否要申報報繳營業稅?或是抽獎尾牙是否能當作進項申報等等,整理實務上營業稅申報的細節整理如下:

目錄

營業人年度中取得之股利收入,應併入當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之免稅銷售額申報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兼營投資業務,年度中取得之股利收入,於申報當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應彙總列入免稅銷售額,並填寫「兼營營業人營業稅額調整計算表」,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調整稅額,併同該期營業稅額辦理申報繳納。
  該局說明,依財政部78年5月22日台財稅第780651695號函,兼營投資業務之營業人於年度中所收之股利收入,為簡化報繳手續,得暫免列入當期營業稅之免稅銷售額申報,俟年度結束,將全年度之股利收入,彙總併入當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之免稅銷售額申報計算應納或溢付稅額,並依「兼營營業人營業稅額計算辦法」之規定,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計算調整稅額,併同繳納。
  該局進一步說明,營業人於年度中取得之股利收入應彙總併入當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之免稅銷售額範圍,包含投資國內及國外有價證券獲配之現金股利及未分配盈餘轉增資之股票股利,並以股利淨額申報,但107年1月1日起營利事業毋須設置股東可扣抵稅額帳戶,所獲配之股利收入不再含可扣抵稅額,則應以獲配股利金額申報免稅銷售額。另屬資本淨值會計科目調整之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部分,則免列入免稅銷售額。
  該局提醒,兼營投資業務之營業人請留意取得股利收入應申報免稅銷售額範圍,如因疏忽或不諳法令致未依規定計算調整稅額者,在未經檢舉或稽徵機關進行調查前,自動補報及補繳所漏稅款並加計利息者,可適用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免予處罰。
更新日期:109-12-29
回目錄

兼營營業人應於110年1月15日前辦理109年度營業稅額調整申報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採曆年制之兼營營業人除有特殊規定當年度免辦調整外,應於110年1月15日以前申報109年11至12月營業稅時,填寫「兼營營業人營業稅額調整計算表」(採直接扣抵法者填寫「兼營營業人採用直接扣抵法營業稅額調整計算表」),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調整稅額後,併同該期營業稅額申報繳納。
  該局說明,兼營銷售應稅及免稅貨物或勞務、或兼依一般稅額及特種稅額計算之營業人,依兼營營業人營業稅額計算辦法第7條規定,於報繳當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時,應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調整稅額後,併同最後一期營業稅額辦理申報繳納。惟兼營營業人於年度中開始營業或兼營營業期間未滿9個月者,當年度可免辦理調整,俟次年度最後一期再一併調整申報。另兼營營業人如於年度中改採比例扣抵法或直接扣抵法計算營業稅額者,其當年度已經過期間,應於改採比例扣抵法或直接扣抵法前報繳稅款之當期,視為當年度最後一期,辦理年度稅額調整。
該局進一步說明,兼營投資業務之營業人,於年度中如有取得現金股利及未分配盈餘轉增資之股票股利,為簡化報繳手續,得暫免列入當期之免稅銷售額申報,惟俟年度結束,應將全年股利收入彙總加入當年度最後一期之免稅銷售額申報計算應納或溢付稅額,並依「兼營營業人營業稅額計算辦法」之規定,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計算調整營業稅額,併同繳納。
  該局呼籲,兼營營業人報繳109年度最後一期營業稅時,請依前揭規定計算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調整營業稅額,如未依規定調整致虛報進項稅額者,將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第51條第1項第5款規定補稅處罰,為維護自身權益,特請營業人留意。
更新日期:109-12-18
回目錄

境外電商未依規定開立雲端發票者將依法處罰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境外電商自109年1月1日起銷售電子勞務予我國境內自然人,即應依規定開立雲端發票,目前仍未開立雲端發票者,將依法處罰。
  該局說明,截至109年12月16日止,已有101家境外電商開立雲端發票,例如:UpToDate、 Google、Apple、Sony 、Adobe、Expedia 、Various 、Amazon、 Airbnb、 Uber、 Uber Eats 、Spotify、Audible等。該等已開立雲端發票之境外電商109年9-10月申報營業稅銷售額占全部營業中境外電商總銷售額之比率已達99.92%,惟仍有部分境外電商未依規定開立雲端發票。財政部已於稅務入口網/境外電商課稅專區/營業稅專區/稅籍登記查詢,放置已辦理稅籍登記之境外電商名單供民眾查詢,亦得查詢已開立雲端發票之境外電商名單;迄今尚未開立雲端發票之境外電商,除應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47條第1款規定處行為罰外,如涉有逃漏稅捐者,將依同法第51條或第52條及稅捐稽徵法第44條規定擇一從重處罰。
  該局指出,境外電商除可自行建置雲端發票系統外,亦可委託我國加值服務中心上傳雲端發票。為利其尋得合宜之加值服務中心,該局已將完成代境外電商上傳雲端發票及有意願提供境外電商服務之加值服務中心名單,置放於稅務入口網/境外電商課稅專區/雲端發票專區/導入雲端發票資訊專區/參考資料與範例/加值服務中心名單,供境外電商參考運用。
  該局呼籲,民眾至已辦理稅籍登記之境外電商網站購買電子勞務,應取得雲端發票。境外電商導入雲端發票如有任何疑義或困難,請儘速聯繫該局或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以期完成系統介接,俾順利開立雲端發票,避免未開立雲端發票影響消費者中獎權益、遭消費者檢舉或經查獲違章事實後受罰。
回目錄 更新日期:109-12-18

以自製供銷售之商品無償提供其他企業作為尾牙摸彩品,應依規定列報費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年關將屆營利事業如以產製供銷售之商品無償提供其他企業作為尾牙摸彩品,請留意列報費用之規定。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15條之1規定,以產製供銷售之貨物,無償移轉他人所有,並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條第3項視為銷售貨物之規定,按時價作為銷售額開立統一發票者,仍應按其產製之實際成本轉列費用,免按時價列帳;辦理當期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將該項開立統一發票之銷售額於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內營業收入調節欄項下予以減除。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7年12月將其自製供銷售之10臺電視機無償提供其他企業作為尾牙摸彩品,每臺電視機之售價30,000元,產製之實際成本26,000元,甲公司應依售價(即時價)300,000元作為銷售額開立統一發票,並於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內營業收入調節欄項下減除,但轉列交際費金額應為產製之實際成本260,000元。
  該局提醒,營利事業如有以產製供銷售之商品無償提供其他企業作為尾牙摸彩品之情形,請留意應按其產製之實際成本,轉列費用;如誤以售價轉列費用,在未經檢舉、未經稽徵稽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請儘速向轄區稽徵機關自動補報及補繳稅款,以維護自身權益。
回目錄 更新日期:109-12-07

檢舉逃漏稅不得以公開資訊為具體事證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常有熱心民眾以網路、報章雜誌、政府公報、廣播電視或其他一般民眾皆可取得之各項公開資訊,向國稅局檢舉他人涉有逃漏稅,請求立案調查,倘經國稅局通知檢舉人補正具體事證,仍未提供,國稅局將不續處理該檢舉案。
  該局說明,對於檢舉案件之處理,依「各級稽徵機關處理違章漏稅及檢舉案件作業要點」第13點及第16點規定,檢舉人應提供檢舉人姓名及住址、被檢舉者之姓名及地址、所檢舉違章漏稅之事實及可供偵查之具體事證,如係依據網路、報章雜誌、政府公報、廣播電視或其他一般民眾皆可取得之各項公開資訊提出檢舉,稽徵機關會通知檢舉人限期補正或提供新事證,檢舉人逾期未提供者,國稅局雖未能就該檢舉案立案調查,惟國稅局仍將視案情,倘涉嫌逃漏稅情節重大,仍將主動蒐集課稅證據進行調查。
  該局舉例說明,檢舉人甲指稱A公司每年販賣商品數億元,但銷售予經銷商及熟客都不開發票以隱匿真實營業收入,做兩套帳冊,蓄意逃漏營業稅及所得稅,因檢舉人僅提供上網查詢商工登記公示資料之公司統一編號、名稱、資本總額、代表人等公開資訊,並未提供其他逃漏稅之具體事證,經該局函請補正,甲仍僅提供媒體報導資料,因缺乏具體事證,該局就該檢舉案以免議結案,惟查核單位懷疑案關A公司涉嫌鉅額逃漏稅,乃另案簽報派案主動調查。
  該局呼籲,過往曾有許多民眾依據公開資訊向國稅局檢舉他人逃漏稅,造成行政資源浪費,為有效維護租稅公平、提升查核效率,民眾若發現違章逃漏稅情事,檢舉時除詳實敘明違章漏稅之事實外,應提供可供偵查之具體事證,送交稽徵機關查核運用,以利有效遏止不法逃漏。倘有其他任何稅務疑問,歡迎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或逕洽所轄稅捐稽徵機關,該局將竭誠為您服務。
回目錄

營利事業合併銷售房地價款未予劃分,應依規定計算房地售價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合併銷售房地,如銷售價款未劃分房屋款及土地款且房屋款無查得時價者,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以下簡稱查核準則)第32條第3款規定,房屋銷售價格(含營業稅,以下簡稱含稅)應依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含稅)占土地公告現值及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含稅)總額之比例計算,土地銷售價格則依土地公告現值占前述總額之比例計算。
  該局說明,現行營利事業自行出售房地,常有以總價方式銷售之情形,該房地如屬房地合一課稅新制規定者,因房屋與土地之交易所得皆屬應稅,房地價款如何劃分,尚不致影響課稅所得;惟非屬房地合一課稅新制規定者,其土地之交易所得依所得稅法第4條第1項第16款規定免納所得稅。因此,為避免是類房地售價有不合理之拆分,查核準則第32條第3款規定,以查得時價計算房地銷售價格,如無查得時價,則以該條規定之公式計算房地銷售價格。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列報免徵所得稅之出售土地利益5,000萬元(出售土地收入8,000萬元-成本3,000萬元),經查其房地係採總價1億元合併出售,合約中未劃分房地款且無查得時價;依上述說明,經以土地公告現值490萬元占土地公告現值490萬元及房屋評定標準價格(含稅)210萬元總額700萬元之比例重新計算出售土地收入為7,000萬元[10,000*(490/(490+210)],免徵所得稅之出售土地利益為4,000萬元(出售土地收入7,000萬元-成本3,000萬元),計補徵稅額200萬元。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合併銷售房地價款未劃分時,應注意所得稅法相關規定,以正確計算、申報及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
回目錄 更新日期:109-11-17

營業人以購入或自製的商品作為酬勞員工抽獎獎品,請留意視為銷貨物開立統一發票相關規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年關將屆營業人舉辦歲末尾牙餐會,如以購入或自製的商品作為酬勞員工抽獎獎品,請留意視為銷貨物開立統一發票相關規定。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3條第3項第1款後段及同法施行細則第19條第1項第1款規定,營業人以其產製、進口、購買之貨物無償移轉他人,應視為銷售貨物,並按時價開立統一發票。所以,營業人購入或自製商品原非供酬勞員工使用,嗣後轉供酬勞員工抽獎獎品,其所支付之進項稅額已申報扣抵銷項稅額者,依上開營業稅法及同法施行細則規定,應按時價開立統一發票;惟購入或自製商品所支付之進項稅額,如未申報扣抵銷項稅額者,可免視為銷售貨物並免開立統一發票。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將自有10臺冷氣存貨(其進項稅額已申報扣抵),每臺42,000元,提供尾牙摸彩獎品,則甲公司應依時價420,000元開立統一發票。又甲公司另外購入10臺電動機車金額計400,000元,做為尾牙摸彩使用,係屬酬勞員工之貨物,未申報扣抵銷項稅額,可免視為銷售貨物並免開立統一發票。
  該局提醒,營業人如有視為銷售貨物情形,卻漏未開立統一發票;或誤將酬勞員工貨物之進項稅額申報扣抵,在未經檢舉或稽徵稽機關調查前,請儘速向所轄稽徵機關自動補報及補繳稅款,即可適用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免予處罰。
回目錄 更新日期:109-11-17

營業人因銷售貨物或勞務取得之賠償款、和解金或違約金等,應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因故取得賠償款、和解金或違約金等,係屬銷售額範圍,應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6條第1項規定,銷售額為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所收取之全部代價,包括營業人在貨物或勞務之價額外收取之一切費用。所以,舉凡買受人延遲支付貨款加收之利息、租約未到期承租人提前退租沒收押金或收取違約金、或其他因銷售貨物或勞務而取得之賠償款、和解金等,均應併入銷售額計算。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承攬工程,因業主另一承包商乙公司承攬之工程延誤,致甲公司延遲動工而遭受損失,經雙方協調,由乙公司支付和解金與甲公司,另甲公司再支付和解金與其下包之丙公司;因甲公司及丙公司取得和解金均係基於銷售貨物或勞務關係而來,依規定係屬銷售範圍,均應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該局提醒,請營業人檢視所取得和解金、賠償款或違約金等之性質,如係因銷售行為取得而有漏未開立統一發票者,在未經檢舉及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儘速向轄區分局、稽徵所自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除加計利息外,可免予處罰。
更新日期:109-11-11
回目錄

營業人發生進貨退出或折讓,應於事實發生之當期據實申報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因業務使用取得的進項憑證,申報扣抵銷項稅額後若發生進貨退出或折讓,應於事實發生之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
  該局說明,營業人開立電子發票,嗣後交易雙方透過網站、電話或其他電子方式合意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折讓,得選擇以網際網路或其他電子方式開立、傳輸或接收「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折讓證明單」(下稱退折單),免以紙本退折單交付,並依規定時限(買受人為營業人者,應於開立後7日內,買受人為非營業人者,應於開立後48小時內)將該退折單資訊傳輸至平台存證,供買受人接收。
  該局指出,買方營業人依事實出具紙本退折單,或透過網站、電話或其他電子方式合意進貨退出或折讓者,即應留意於事實發生之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尚不得以賣方營業人未如期申報上傳退折單,作為買方虛報進項稅額免責之理由。
  該局呼籲,營業人如係透過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下載進項憑證資料申報營業稅,請自行檢視有無漏報進貨退出或折讓,如於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的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已自動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者,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得加計利息免予處罰。
回目錄

國內營業人向境外電商網路平臺訂房並支付價款,應申報購買國外勞務並依規定報繳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之員工出差,透過境外電商網路平臺訂房並支付價款,應申報購買國外勞務依規定報繳營業稅。
  該局說明,境外電商銷售電子勞務予國內自然人者,為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2條之1規定之納稅義務人,應依營業稅法第32條及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7條之1規定,開立雲端發票交付買受人,並依營業稅法第35條規定申報及繳納營業稅。惟境外電商倘銷售電子勞務予國內營業人,國內營業人則應依同法第36條有關購買國外勞務之規定辦理,於給付報酬之次期開始15日內就給付額依同法第10條所定稅率5%,計算營業稅額繳納之。但勞務買受人屬同法第4章第1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其購進之勞務,專供經營應稅貨物或勞務之用者,免予繳納營業稅;勞務買受人為兼營同法第8條第1項免稅貨物或勞務之營業人者,應按當期進項稅額不得扣抵銷項稅額之比例(以下稱不得扣抵比例)計算繳納營業稅。
  該局舉例,甲公司為依營業稅法第4章第1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其透過境外電商網路平臺購買電子勞務專供經營應稅貨物或勞務使用,應行申報但免予繳納營業稅。另乙公司亦為依同法第4章第1節規定計算稅額之營業人,惟兼營免稅貨物或勞務,其透過境外電商網路平臺訂房,支付價金新臺幣(下同)1萬元,假設其當期應稅銷售額為200萬元,免稅銷售額為50萬元,其購買該電子勞務之應納營業稅額為100元【計算式:購買該電子勞務1萬元×稅率5%×當期不得扣抵比例20%;當期不得扣抵比例20%=〔免稅銷售額50萬元/(應稅銷售額200萬元+免稅銷售額50萬元)〕】。
  該局呼籲,國內營業人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除符合營業稅法第36條第1項但書規定免予繳納營業稅之情形外,應依規定於給付報酬之次期開始15日內,辦理申報繳納營業稅。倘營業人未依上開規定辦理者,請儘速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向營利事業所在地之國稅局辦理自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並加計利息,以免查獲後遭補稅裁罰。
回目錄  

買賣業營業人於交貨前收取部分貨款,應先行開立統一發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買賣業營業人銷售貨物,於交貨前已先收取之貨款部分,應先行開立統一發票交付買受人。
  該局說明,買賣業營業人銷售貨物,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2條第1項前段規定應依營業人開立銷售憑證時限表規定之時限開立統一發票,其於發貨前所收取之貨款,應先行開立統一發票交付買受人;如營業人於發貨前未向買受人收取貨款,開立統一發票之時點則以發貨時為限。
  該局舉例說明,消費者甲於109年7月間向乙傢俱行訂購含稅總額100,000元之原木櫥櫃1組並支付訂金30,000元,雙方約定於109年8月底交貨。乙傢俱行於109年7月向甲收取訂金30,000元時,應先開立含稅總額為30,000元之統一發票交付甲,日後原木櫥櫃於109年8月底送貨時,再就交易餘款開立含稅總額為70,000元之統一發票交付甲。
  該局提醒,請營業人自行檢視發貨前已預收之貨款,是否已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如因一時不察,有漏未開立統一發票、短漏報銷售額情事者,在未經檢舉及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儘速向轄區分局、稽徵所自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並加計利息,可免予處罰。
回目錄  

營業人出租房屋,因承租人提前終止租約而收取之違約金應併入租金收入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出租房屋,因承租人提前終止租約而收取之違約金,應併入租金收入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並申報繳納營業稅。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規定之銷售額,為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所收取之全部代價,包括營業人在貨物或勞務之價額外收取之一切費用;是以,凡因銷售貨物或勞務而收取之一切代價,均應併入銷售額計算,因此,營業人出租房屋,因承租人提前終止租約,依約收取之違約金,係屬銷售額範圍,應併入租金收入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並申報繳納營業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於109年1月1日出租房屋與乙公司做為辦公室使用,租約期限為2年,每月租金為新臺幣(下同)126,000元(含營業稅),乙公司於109年9月10日因結束營業提前終止租約,其依約給付10天租金42,000元及加收2個月租金之違約金252,000元共294,000元與甲公司,惟甲公司因將乙公司給付之違約金誤認為賠償款收入,僅就租金收入開立銷售額40,000元,稅額2,000元之三聯式統一發票交付乙公司,經稽徵機關查核發現甲公司短漏報收取違約金之銷售額240,000元,除補徵營業稅額12,000元(240,000元X5%),並裁處罰鍰。
  該局呼籲,按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4條第29款規定,營業人取得賠償款收入得免用或免開統一發票,係因該項收入非屬銷售貨物或勞務之收入,非屬營業稅課稅範圍,爰明定得免開立統一發票;惟本案營業人因承租人違約而收取之違約金,係屬出租房屋所收取之代價,兩者性質不同,營業人應依前揭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以免發生短漏報銷售額情事而受罰。
回目錄
 

依法設立之護理之家等機構,提供收案之服務對象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免徵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隨著老年人口不斷地增加,民眾對於長照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依法設立之護理之家、居家護理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及長期照顧服務機構(下稱照顧機構),提供收案之服務對象(下稱住民)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免徵營業稅。
  該局說明,照顧機構提供住民日常生活照顧服務,屬醫療勞務範疇或社會福利勞務性質,得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8條第1項第3款或第4款規定,免徵營業稅。
  該局進一步指出,照顧機構如另有提供住民紙尿褲及看護墊,由機構專業人員協助更換且併計為照顧服務費用者,該等紙尿褲及看護墊費用,認屬醫療勞務(護理之家、居家護理機構)或社會福利勞務(老人福利機構及長期照顧服務機構);至照顧機構如未將紙尿褲及看護墊之費用併計為照顧服務費用者,核屬照顧機構銷售貨物所收取之代價,應依法課徵營業稅(如附表)。
  該局提醒,照顧機構提供收案之住民日常生活照顧服務、紙尿褲及看護墊,併計照顧服務費用者,均可免徵營業稅;至將紙尿褲及看護墊另行收取費用(按使用量計費),未併計照顧服務費用者,不論有無差價,均屬照顧機構銷售貨物所收取之代價,應依法課徵營業稅。
回目錄 更新日期:109-10-21

營業人委託拍賣公司拍賣物品時,應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賣方)委託拍賣公司代為拍賣物品,應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3條第3項第4款規定,視為銷售貨物,並開立統一發票依法報繳營業稅。
  該局說明,物主如為營業人(賣方),其委託拍賣公司拍賣之物品拍定後,拍賣公司應於收到買受人支付價金時,通知賣方開立統一發票與拍賣公司;另拍賣公司於拍賣會後交貨與買受人,則應按成交價格開立統一發票與買受人。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舉辦骨董及藝術品拍賣會,乙公司將收藏品委託甲公司拍賣,該收藏品由丙公司得標,成交金額為新臺幣(下同)含稅63萬元。丙公司於拍賣會後,以電匯方式支付63萬元予甲公司,甲公司應於拍賣之收藏品交付丙公司或收款時,按成交價格開立銷售額60萬元、稅額3萬元(60萬x5%)之三聯式統一發票與丙公司;甲公司另應通知乙公司,於甲公司收到銀行匯入匯款登錄單之日起3日內,開立銷售額60萬元、稅額3萬元之三聯式統一發票與甲公司。
  該局呼籲,營業人有委託拍賣公司拍賣物品時,應檢視是否已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如因一時不察,有漏未開立統一發票、短漏報銷售額情事者,在未經檢舉及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儘速向轄區分局、稽徵所自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除加計利息外,可免予處罰。
回目錄

營業人購買自用乘人小客車支付之進項稅額不得扣抵銷項稅額;嗣後出售時仍應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購買非供銷售或提供勞務使用自用乘人小客車,支付之進項稅額依法不得扣抵銷項稅額,嗣後出售時,屬銷售貨物之行為,仍應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9條第1項第5款規定,自用乘人小汽車之進項稅額,不得扣抵銷項稅額;同法施行細則第26條第2項所稱自用乘人小汽車,係指非供銷售或提供勞務使用之9座以下乘人小客車。營業人購買9座以下乘人小客車,行車執照登載為「自用小客車」,即屬前揭規定不得扣抵之情形。又依財政部80年1月7日台財稅第790459873號函規定,一般營業人所購買之自用乘人小汽車,於日後出售時,應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於108年8月購置自用乘人小客車,金額計270萬元,因非屬供銷售或提供勞務使用,所支付之進項稅額13萬5千元,不得申報扣抵銷項稅額。嗣甲公司因故另購新車,於109年6月間將原購買自用乘人小客車出售,甲公司應就其出售價金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該局呼籲,營業人如不慎以不得扣抵之進項憑證申報扣抵銷項稅額,或發現短漏開統一發票漏報銷售額等情形,只要在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儘速自動向所轄稅捐稽徵機關更正補報並加計利息補繳稅款,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可免除處罰,如有稅務疑義,請洽轄區國稅局分局、稽徵所查詢相關規定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
回目錄

境外電商營業人銷售電子勞務予我國境內自然人,年銷售額逾新臺幣48萬元者,應辦理稅籍登記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自106年5月1日起,境外電商營業人銷售電子勞務予我國境內自然人,年銷售額逾新臺幣(下同)48萬元者,應至財政部稅籍登記平台(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申請稅籍登記,開立雲端發票,並就自行收取的全部價款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35條規定報繳營業稅。
  該局進一步說明,前述所稱銷售電子勞務予「境內」自然人,包含以下兩種情況:
情況一:銷售的勞務實體使用地點在我國境內
消費者透過境外電商平台訂房、叫車或購買演唱會門票等,只要該不動產(旅館)、提供運輸勞務或演唱會、展覽的使用地點在我國境內,不論買受人是否為我國國人或境內是否有住居所,平台銷售的勞務實體使用地點只要在我國境內,即屬境外電商營業人銷售電子勞務予境內自然人的範疇。
情況二:銷售的勞務無實體使用地點
消費者如果為我國境內有住居所的個人、使用的電腦設備或行動裝置安裝地在我國境內、使用的手機號碼國碼為我國代碼(886)、帳單地址在我國境內或使用境內銀行帳戶支付價款等,只要其透過境外電商營業人的電子系統購買貼圖、線上遊戲、下載音樂等電子勞務,即屬境外電商營業人銷售電子勞務予境內自然人的範疇。
  該局指出,境外電商營業人有銷售上開電子勞務予境內自然人情事,且年銷售額逾新臺幣48萬元,惟未依規定辦理稅籍登記者,依營業稅法第45條規定應處新臺幣3千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請境外電商營業人自行檢視是否已達我國稅籍登記標準,如有短漏開發票及漏報銷售額之情事,在未經檢舉及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的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應儘速向所轄分局或稽徵所補辦稅籍登記並自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除加計利息外,可免予處罰。
回目錄

非當期之統一發票,不得開立使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非當期之統一發票,不得開立使用。但經主管稽徵機關核准者,不在此限。
  該局說明,財政部80年8月3日台財稅第800274079號函釋,營業人提前使用次期之統一發票,如經查明係由於當期之統一發票業已用罄並無其他不法情事者,除通知該營業人嗣後應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21條規定,事先申請核准外,可免依稅捐稽徵法第44條規定處罰。
  該局舉例說明,例如甲營業人因參加政府振興經濟之方案,舉辦產品促銷活動,收取消費者以「振興三倍券」或「農遊券」等抵用券付款,以提升營業額,於109年8月底,發現原購買109年7-8月份統一發票不敷使用,向所轄稽徵機關報備,申請提前使用已申購之次期(109年9-10月份)統一發票,並於銷售貨物或勞務時,依規定時限開立統一發票交付消費者。甲營業人除依上述規定報備提前使用次期發票外,並應將提前使用所開立發票之銷售額,併同109年7-8月份營業稅銷售額,一併申報。
  該局呼籲,營業人若發生當期統一發票不敷使用之情形,應注意依規定事先向稽徵機關申請核准,提前使用次期統一發票並將提前使用開立發票之銷售額併入開立當期報繳營業稅,以免受罰。
回目錄

營利事業轉讓預售房地權利,土地之讓與價格亦應開立應稅發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利事業購買預售屋,如於房地產權過戶前,即將購屋之權利義務轉讓,其交易性質係屬出售預售房地之登記權利,所得款項應按讓與價格「全額」開立應稅發票予買受人。
  該局指出,營業人向建設公司購買預售屋,如在尚未繳清價款亦未取得預售屋產權前,將其購屋之權利義務讓與第三人承受,應由該營業人,依房屋及土地之讓與價格全額開立應稅發票予買受人。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於107年底購買預售屋(含房屋及土地)1戶,已陸續支付5,000萬元,於房地產權過戶前,即於108年5月中旬以6,500萬元將此購買預售屋之權利轉讓予乙公司,並分別按約定房屋價款2,000萬元及土地價款4,500萬元開立應稅及免稅統一發票與乙公司。惟甲公司係於未取得預售屋產權前即予以出售,因其購買預售屋於過戶前尚非屬房地所有權人,僅對出售預售屋之建設公司取得房地移轉請求權,因此其交易性質係屬出售預售房地之登記權利,與取得房地產權後出售不動產之交易有別,銷售所得款項應全數課徵營業稅。亦即甲公司出售「預售土地登記權利」部分4,500萬元,並非免徵營業稅之出售土地交易,而應全數開立應稅統一發票,並申報為應稅銷售額。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於房地產權移轉前,轉讓購買之預售屋權利時,無論有無約定房屋及土地價款,均應按讓與價格「全額」開立應稅統一發票,以免因將應稅銷售額申報為免稅銷售額而遭補稅及處罰。
回目錄

貨運行應將已靠行過戶貨車車主承攬之托運收入,併入貨運行收入報繳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個人以其已靠行過戶於汽車貨運行之貨車,自行承攬托運業務取得之收入,應列為該汽車貨運行之收入報繳營業稅。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1條規定,在中華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勞務及進口貨物,均應依規定課徵營業稅;所謂銷售勞務,依同法第3條第2項規定,係指提供勞務予他人,或提供貨物與他人使用、收益,以取得代價者。營業人如提供貨車幫人托運物品取得托運收入者,應依規定報繳營業稅。又靠行車之貨車車主,如將其所有之貨車已向公路監理機關登記過戶為汽車貨運行參加營運,即屬汽車貨運行之資產,其因營運而發生之各項稅捐繳納義務,自應以登記之汽車貨運行為納稅義務人。是以,個人以其已靠行且完成過戶予汽車貨運行之貨車,自行承攬托運業務而取得之收入,應列為汽車貨運行之收入,依法課徵營業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君以卡車5輛,登記並過戶於乙貨運行參加營運,甲君自行承攬丙基金會之托運業務,取得托運收入105,000元,惟乙貨運行未將其收入開立統一發票亦未申報營業稅,經所轄國稅局查獲後,乙貨運行除遭補徵本稅5,000元外,並依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第3款規定裁處罰鍰。
  該局呼籲,有接受個人貨車車主將貨車靠行,且完成登記過戶之貨運行應留意,就個人貨車車主自行承攬托運業務所取得之收入,該項收入仍屬貨運行之收入,應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及報繳營業稅。營業人應自行檢視,如有發現漏未開立統一發票及報繳營業稅者,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於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請儘速辦理自動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以免受罰。
回目錄

私人經營立案補習班收取學雜費,請覈實申報所得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私人經營立案補習班之所得,應由所得人申報課徵綜合所得稅。
  該局說明,依據財政部87年8月19日台財稅第871959919號函規定,私人經營各種立案補習班之所得,應以其所收學雜費等收入減除成本及必要費用後之餘額,由所得人按其他所得申報綜合所得稅;至所得人之認定,除另有實際所得人者外,原則上應以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請立案登記之設立人為所得人。
  該局舉例說明,甲君於105年初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申請立案登記設立A補習班,A補習班當年度收取教授技藝之學雜費收入5,000,000元,支付成本及必要費用3,500,000元,且實際經營權人及所有權人均為甲君,參照前揭函釋及所得稅法第71條規定,甲君應於106年5月辦理其個人105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如實申報其當年度經營補習班之其他所得1,500,000元(5,000,000元-3,500,000元)。
  該局提醒,私人經營之立案補習班,其實際所得人應依所得稅法相關規定自行列報其他所得;至於私人經營未立案補習班收取之補習費收入,則應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相關規定報繳營業稅;民眾如有相關疑義,可撥打該局免費服務專線0800-000-321或逕洽所在地稽徵機關,該局將竭誠為您服務。
回目錄

營業人如取得海關退還溢繳之營業稅,應於退稅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如取得海關退還進口貨物溢繳之營業稅,應於退稅當期(月)申報扣減進項稅額。
  該局說明,營業人進口貨物,由海關代徵之營業稅額已依法申報扣抵銷項稅額者,嗣後若經海關核定退還溢繳之營業稅,其與營業人因進貨退出或折讓而收回之營業稅性質相同,均屬進項稅額之減少。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15條第2項後段規定,應於發生進貨退出或折讓之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因此,營業人應於取得海關退稅款之當期,自行填寫「海關退還溢繳營業稅申報單」申報扣減進項稅額。
  舉例說明,甲公司109年1月初進口貨物一批並繳納海關代徵之營業稅新臺幣(下同)5萬元,於109年3月13日申報1-2月營業稅時,已憑「海關代徵營業稅繳納證扣抵聯」扣抵銷項稅額5萬元;嗣甲公司因該進口報單申報價格錯誤向海關申請更正,於109年6月5日取得海關核退溢繳營業稅額1萬元,甲公司應於109年7月15日前申報109年5-6月營業稅時,自行填寫「海關退還溢繳營業稅申報單」自當期進項稅額中扣減1萬元。
  該局提醒,營業人取得前開退稅款項,若漏未於當期申報之進項稅額中扣減,如經他人檢舉或經稽徵機關查獲,將依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第5款規定以虛報進項稅額處罰,提醒營業人注意。
回目錄

營業人承辦管理大樓(廈)停車場所收取之費用,依法課徵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因承辦管理大樓(廈)停車場,以自己名義向住戶收取每月停車位清潔管理費及訪客停車費,均屬銷售勞務,應依法課徵營業稅。
  該局說明,大樓(廈)管理委員會,基於守望相助,由該大樓(廈)各業主組織成立,無對外營業情形者,可免辦稅籍登記,其向該大樓(廈)各業主所收管理費,免徵營業稅。至大樓(廈)停車場,如係按次或計時收費,或定期提供停車位供他人停車使用,對外營業收費,係屬銷售勞務,應依法辦理稅籍登記並課徵營業稅;如係招商承辦者,應以該承辦廠商為銷售勞務之營業人,依法申報繳納營業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與乙社區管理委員會簽訂停車場委託管理契約,甲公司受託管理及代管社區停車位,如有剩餘車位,得供訪客停車使用,並以甲公司名義向住戶收取每月停車位清潔管理費及訪客停車費,因甲公司係承辦廠商,其向住戶收取之每月停車位清潔管理費及訪客停車費應全額開立統一發票並報繳營業稅。
  該局呼籲營業人若有上開甲公司情形,應按收取之費用依規定全額報繳營業稅,如有未申報或短報情形,除補稅外,將面臨處罰,如有疑義,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或至該局網站(https://www.ntbt.gov.tw)查詢相關法令。
回目錄
 

滯欠稅捐經移送執行,除繳稅外尚需負擔因強制執行所生之必要費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應納稅捐,若逾繳納期限未繳納,經移送強制執行者,除應繳納滯欠稅捐外,尚需負擔因強制執行所生之必要費用。
  該局說明,納稅義務人應納稅捐,於繳納期間屆滿30日後仍未繳納者,稅捐稽徵機關將依法移送行政執行機關執行,嗣經行政執行機關就納稅義務人名下之財產進行扣押、查封及拍賣等執行程序,其因強制執行所支出之必要費用,仍應由納稅義務人負擔。
  該局舉例說明,納稅義務人A公司欠繳105年度營業稅,逾繳納期限仍未繳納稅款,經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臺北分署執行。執行分署依財產所得清單查得該公司名下尚持有B公司股票5000餘股,故命A公司負責人至分署陳報財產狀況後繳交該股票以進行查封拍賣。惟該股票為未公開發行之股票,查無市場交易價格,為維護納稅義務人權益,於拍賣前委由鑑價公司辦理鑑價作業,以評估合理拍賣價格。因鑑價費用係為強制執行所支出之必要費用,依行政執行法第25條規定,仍須由納稅義務人負擔。
  該局呼籲,納稅義務人依法應納之稅捐應於繳納期限內完成繳納,否則遭移送強制執行者,尚需負擔因強制執行所生之必要費用,得不償失。
回目錄

銷售免稅貨物或勞務之營業人,如欲放棄適用免稅規定,須經申請核准始得開立應稅統一發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銷售免稅貨物或勞務,如欲放棄適用免稅規定,須經申請核准始得開立應稅統一發票。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8條第2項規定,銷售免稅貨物或勞務之營業人,得申請核准放棄適用免稅規定,但核准後三年內不得變更。另依財政部令釋規定,銷售免稅貨物或勞務之營業人,倘未依前揭規定申請核准放棄適用免稅,而開立應稅統一發票交付買受人,買賣雙方並據以申報營業稅。如買受人取具符合營業稅法第33條規定之合法進項憑證,且無同法第19條規定不可扣抵之情形,則買受人已持該進項憑證申報扣抵之進項稅額,得免予補徵營業稅;惟銷貨人銷售免稅貨物或勞務應開立免稅統一發票,卻誤開立應稅統一發票,則應將該銷售額列入免稅銷售額,於年終計算調整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就其已多扣抵之進項稅額,補繳營業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經營進口西洋芹、蘋果等蔬果批發零售,未依前揭規定向國稅局申請放棄適用免稅,於未經加工銷售時,因認為進口時已向海關繳納營業稅,卻將應開立之免稅統一發票誤開立為應稅統一發票交付予買受人,雖無短、漏報銷售額,惟甲公司誤開立應稅統一發票,仍應將銷售額列入免稅銷售額,於年終計算調整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並就其已多扣抵之進項稅額,補繳營業稅。
  該局呼籲,營業人如有銷售免稅貨物或勞務且係開立應稅統一發票者,應先自行檢視是否已依法申請核准放棄適用免稅,如未經核准放棄免稅,不慎將銷售免稅貨物或勞務誤開立應稅統一發票,且買受人已持該憑證申報扣抵,致無法收回作廢重新開立免稅發票者,應留意須將該免稅銷售額列入年終計算調整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且就其已多扣抵之進項稅額補繳營業稅,以免遭補稅處罰 。
回目錄

營業人承包工程應按工程款開立發票並報繳營業稅,不得以工程款抵付罰款後之淨額開立發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承包工程因施工延誤,致發包人依工程合約對承包人處以罰款,承包人應按工程款開立發票報繳營業稅,不得以工程款抵付逾期罰款後之淨額開立統一發票。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16條第1項規定,銷售額為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所收取之全部代價,包括營業人在貨物或勞務價額外收取之一切費用,並應依同法第32條第1項規定,依營業人開立銷售憑證時限表規定之時限,開立統一發票交付買受人。包作業承包工程,依「營業人開立銷售憑證時限表」規定,應依「工程合約所載每期應收價款時」開立統一發票,若發生逾期完工而被處罰款情事,依財政部75年7月26日台財稅第7555737號函規定,被處罰款與依限開立發票係屬二事,不得以工程款抵付逾期罰款而以淨額開立統一發票,仍應就承包工程原應收取之工程款開立統一發票。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承包乙公司發包土木工程,並按工程進度撥付工程款,工程尾款(含稅)為84萬元,因甲公司施工進度落後致逾工程合約之完工期限始完工,乙公司依工程合約向甲公司收取罰款21萬元,甲公司以工程尾款扣除罰款後之實際收款金額63萬元(84萬元-21萬元)開立統一發票並報繳營業稅,經稽徵機關查核發現甲公司短漏報銷售額20萬元,予以補徵稅額1萬元(20萬元×5%),並裁處罰鍰。
  該局呼籲,請營業人務必自行檢視,如因一時不察,有短漏開立統一發票、短漏報銷售額情事者,在未經檢舉及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儘速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自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並加計利息者,可免除逃漏稅之處罰。
回目錄

營業人以設備作價認購他公司增資發行新股,屬銷售貨物行為,應開立發票報繳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以其設備作價抵繳認購他公司增資發行新股股款,應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3條第1項規定,將貨物之所有權移轉與他人,以取得代價者,為銷售貨物。又依同法施行細則第5條規定,所稱取得代價,包括收取價金、取得貨物或勞務在內。營業人以設備作價抵繳認購他公司增資發行新股股款,即移轉設備(貨物)與他人交換取得他公司股權(份),屬銷售設備(貨物)行為,應依營業稅法第32條第1項前段及同法施行細則第18條規定,以換出設備或取得股權(份)的時價,從高認定銷售額,開立統一發票交付被投資公司。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108年間以市場價值80萬元之機器設備作價抵繳認購乙公司增資發行之新股105萬元(每股面額10元,10萬5千股),甲公司應依機器設備市場價值80萬元及取得股票時價105萬元,從高認定銷售額為100萬元〔105萬元÷(1+5%)〕,因此甲公司應開立105萬元(銷售額100萬元,稅額5萬元)之統一發票交付乙公司。
  該局呼籲,營業人以設備、技術或權利抵繳認購他公司發行股權(份),如有短漏開統一發票及漏報銷售額之情事,在未經檢舉及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儘速向所轄分局或稽徵所自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除加計利息外,可免予處罰。
回目錄  

營業人委(受)託代銷應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並分別於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調節營業收入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商業交易型態多元,常有營業人委託其他營業人代銷貨物,但對於該如何開立統一發票?委託代銷及受託代銷應如何報繳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人仍是「霧煞煞」,不知如何是好。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條第3項第4款、第5款、同法施行細則第19條及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17條規定,營業人委託代銷或受託代銷貨物者,視為銷售貨物,雙方應訂立書面契約。委託代銷之營業人應於送貨時,依合約規定銷售價格開立統一發票,並註明「委託代銷」字樣,交付受託代銷之營業人,作為進項憑證;受託代銷之營業人則應於銷售該項貨物時,依合約規定銷售價格開立統一發票,註明「受託代銷」字樣,交付買受人,並依合約規定結帳期限,按代銷貨物應收手續費或佣金收入開立統一發票及結帳單,載明銷售貨物品名、數量、單價、總價、日期及開立統一發票號碼,一併交付委託代銷之營業人。另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15條之1規定,委託代銷之營業人於年度終了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將未經代銷之貨物銷售額,於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損益表之營業收入調節表欄項減除;受託代銷之營業人,除受託代銷之手續費或佣金收入應列報外,受託代銷之銷售額則應於營業收入調節表欄項減除。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委託乙公司代銷A商品1,000個,雙方簽訂委託銷售合約,每個A商品售價105元(含稅),按月結算並按每代銷一個支付10元佣金。(一)甲公司送貨至乙公司時,應開立並交付總價105,000元(105元×1,000個)並註明「委託代銷」字樣之統一發票。(二)乙公司銷售A商品10個予消費者丙君時,則應開立總價1,050元(105元×10個)並註明「受託代銷」字樣之統一發票予丙君。當月結算時,假設乙公司總計代銷A商品800個,乙公司應開立佣金收入8,000元(10元×800個)之統一發票及結帳單,載明銷售貨物品名、數量、單價、總價、日期及開立統一發票號碼,一併交付甲公司。(三)又假設乙公司至年度終了並未再銷售A商品,乙公司除應列報代銷佣金收入8,000元外,受託代銷之銷售額80,000元(105元×800個÷1.05)則應於營業收入調節表欄項減除。(四)甲公司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則應將未經乙公司代銷之貨物銷售額20,000元(105元×200個÷1.05),於營業收入調節表欄項減除。
  該局呼籲,營業人從事委託代銷或受託代銷業務者,應依相關法令規定開立統一發票,依法報繳營業稅,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覈實調節營業收入,依規定列報委(受)託代銷之佣金支出(收入)。
回目錄

營業人銷售勞務予國外公司並取得外匯,如勞務使用地在我國境內,不得適用零稅率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銷售勞務予國外公司,雖取得外匯收入,但如勞務使用地在我國境內,其銷售勞務之收入非屬零稅率適用範圍。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7條第2款及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4條第33款規定,與外銷有關之勞務,或在國內提供而在國外使用之勞務,可適用零稅率,且得免開立統一發票。惟如營業人提供之勞務使用地係在我國境內,非屬外銷勞務,縱使取得國外匯入之報酬,並不適用零稅率,應開立應稅統一發票課徵營業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介紹乙公司向外國A公司進口原料,雖取得A公司支付之外匯佣金收入,惟因該勞務之使用地係在國內,非屬與外銷有關之勞務,故甲公司取得之外匯收入不適用零稅率,仍應開立應稅統一發票按5%稅率課徵營業稅。
  該局提醒,營業人如有取得國外匯入之勞務報酬時,應檢視該銷售之勞務有無零稅率規定之適用,倘有誤按零稅率銷售額申報營業稅者,在未經檢舉及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應儘速依法補報補繳營業稅並加計利息,以免受罰。
回目錄

因進口違章經海關補徵之營業稅不得申報扣抵銷項稅額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進口貨物,如經海關查獲短報進口貨物完稅價格,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51條規定補徵之營業稅額,不得申報扣抵銷項稅額。
  該局說明,依營業稅法第15條規定,營業人當期銷項稅額,扣減進項稅額後之餘額,為當期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同法施行細則第30條第2項第1款規定,營業人進口貨物,如經海關查獲短報進口貨物完稅價格,並有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各款漏稅情形之一,經認屬違章案件,則海關對其補徵之營業稅額,不得提出申報扣抵銷項稅額。
  該局舉例說明,甲營業人因進口貨物短報進口貨物完稅價格,經海關查獲認屬違章案件,並核發「海關進口貨物稅費繳納證兼匯款申請書」補徵所漏營業稅款,該違章補徵之進口貨物稅費繳納證之第一聯(收據聯)及第二聯(扣抵聯)均已加註「*此為違章案件稅單,營業人不得列入扣抵銷項稅額,以免受罰」提醒文字,則甲營業人於申報當期營業稅時,應留意不得將該進口貨物稅費繳納證提出申報扣抵銷項稅額。
  該局提醒,營業人如自行發現誤將不得扣抵之進項憑證申報扣抵銷項稅額,於未經檢舉、未經稅捐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之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已自動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者,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得加計利息免予處罰。
回目錄

營業人以其所有貨物捐贈他人,應視為銷售貨物按時價開立統一發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為協助防疫工作而以其產製、進口、購買之額溫槍、護目鏡、隔離衣等貨物捐贈他人,若該營業人產製、進口或購入該項貨物之進項稅額已申報扣抵銷項稅額,並以各該有關科目列帳者,於捐贈時應視為銷售貨物按時價開立統一發票,該統一發票之買受人為營業人本身。
  該局說明,我國營業稅係消費稅性質,即由最終消費者負擔稅捐,所以營業人如以其產製、進口、購買之貨物,無償移轉他人所有者,基於課稅公平,應與消費者負擔相同稅負,爰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條第3項第1款及財政部76年7月22日台財稅第761112325號函釋規定,除營業人已依營業稅法第19條規定,未將其購入該項貨物所支付之進項稅額申報扣抵銷項稅額,並以各該有關科目列帳者,得免視為銷售外,其餘應視為銷售貨物按時價開立統一發票。但為鼓勵協助國防建設、慰勞軍隊或對政府捐贈,財政部明釋營業人無償協助國防建設、慰勞軍隊或對政府捐贈之貨物,除應設帳記載以憑查核外,可免視為銷售貨物開立統一發票且營業人購入該貨物所支付之進項稅額亦得申報扣抵銷項稅額。營業人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捐贈貨物與公益、慈善團體時,若該項貨物進項稅額已申報扣抵銷項稅額,即應視為銷售貨物按時價開立統一發票。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將購入之500瓶乾洗手液捐贈公益、慈善團體,倘該公司購入時,已將所支付之進項稅額申報扣抵銷項稅額,則捐贈時應視為銷售貨物按時價開立統一發票,發票買受人為甲公司,且該自行開立之統一發票扣抵聯,甲公司不得以之扣抵銷項稅額;另乙公司為協助防疫,無償捐贈某市政府100支額溫槍,乙公司雖於購入時已將所支付之進項稅額申報扣抵銷項稅額,惟其捐贈時仍可免視為銷售貨物開立統一發票。
  該局提醒,營業人於防疫期間捐贈之物資,請先自行檢視是否應視為銷售開立統一發票,以免因違反規定而被補稅處罰。
回目錄

營業人提供服務取得銷售獎勵金,應開立統一發票;依經銷契約按進貨累積金額取得之獎勵金,則按進貨折讓處理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如因提供服務而取得銷售獎勵金,係屬銷售勞務性質,應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惟如係依經銷契約按進貨累積金額計算而取得之進貨獎勵金,則應按進貨折讓處理。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條第2項規定,提供勞務予他人,或提供貨物與他人使用、收益,以取得代價者,為銷售勞務。同法施行細則第23條規定,營業人依經銷契約取得或支付之獎勵金,應按進貨或銷貨折讓處理。又依財政部賦稅署75年6月7日台稅二發第7558085號書函規定,經銷商因提供服務而取得之「銷售獎勵金」,屬銷售勞務性質,依法應開立統一發票。故營業人取得之獎勵金,究應開立統一發票或開立「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折讓證明單」,應視該獎勵金之性質是否為提供勞務之代價而定。
  該局舉例,國內電器產品供應商甲公司與經銷商乙公司訂立經銷契約,並約定按一定期間(如按月、季、年)之進貨累積金額計算,給予乙公司獎勵金,甲公司應按銷貨折讓處理,乙公司則應依規定申報進貨折讓。另甲公司為提高產品銷售量,與量販店丙公司簽訂合作契約,由丙公司將甲公司產品置於貨架明顯處並協助消費者安裝,並約定按其銷售金額之一定比率支付銷售獎勵金及安裝助成費,因丙公司所取得之報酬係提供貨架陳列服務及協助安裝之對價,屬銷售勞務性質,與進貨折讓有別,丙公司取得銷售獎勵金應依法開立統一發票。
  該局提醒,請營業人自行檢視與供應商訂定之契約,確認獎勵金性質,如屬銷售勞務,應依法開立統一發票,以免造成雙方申報錯誤而遭受違章處罰。
回目錄

小規模營業人或攤販因應疫情紓困貸款之需,補辦稅籍設立登記,國稅局將從寬認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迭有小規模營業人或攤販為申請紓困貸款之需,向該局補辦營業稅稅籍設立登記,除有具體銷售額資料外,將從寬查定銷售額。
  該局說明,按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條及第28條規定,在中華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勞務,應於開始營業前辦理稅籍登記課徵營業稅。又國稅局受理營業人申請稅籍設立登記,倘該營業人為依法採查定課徵營業稅之小規模營業人或攤販,應按「營業稅特種稅額查定辦法」及「攤販銷售額查定要點」規定,查定營業人每月銷售額。每月查定銷售額如已達營業稅起徵點者(銷售貨物為8萬元、銷售勞務為4萬元),由國稅局依營業人查定銷售額,按稅率1%計算營業稅,每3個月填發繳款書通知營業人繳納;倘營業人每月查定銷售額未達營業稅起徵點,則無須繳納營業稅。
  該局進一步說明,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應於營業前辦理稅籍登記,小規模營業人或攤販因應紓困貸款之需而自動補辦稅籍設立登記,依稅務違章案件減免處罰標準第16條之1規定可免處未辦稅籍登記之行為罰,另考量國稅局尚無法掌握營業人以往之營業狀況,除有具體事證者外,該局將依規定儘速從寬認定,如有任何疑問可洽詢所在地國稅局,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回目錄

境外電商跨境銷售電子勞務予我國境內個人,應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納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108年度所得稅申報已於109年5月1日開始,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申報期間截止日展延至109年6月30日。境外電商108年度如有跨境銷售電子勞務予我國境內個人,取得非屬所得稅法第88條規定扣繳範圍之所得者,不論是否已於108或109年度中申請註銷稅籍,均應自行或委託代理人於申報期限內依規定申報納稅。
  該局說明,境外電商可自行或委託代理人於申報期間,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網址:https://www.etax.nat.gov.tw)/境外電商課稅專區/營利事業所得稅專區」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及繳納稅款。
  該局指出,境外電商於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一、首次辦理所得稅申報之境外電商,應先至「財政部稅務入口網/境外電商課稅專區/營利事業所得稅專區」線上申請資格登記,並上傳該外國營利事業經該國政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登記或許可之資格證明文件,若委託納稅代理人辦理者,另應上傳委任書及承諾書等文件。主管稽徵機關受理前揭申請案件,經審核完竣後,將以電子郵件發送核准通知,外國營利事業或其委託之納稅代理人,應於接獲通知後,至「營利事業所得稅專區」線上申請專屬帳號密碼,以供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使用;若上年度已辦理所得稅申報之境外電商,可沿用上年度之帳號密碼,毋須再行申請。
二、新設立之境外電商如已辦理稅籍登記,並已申請營業稅申報使用之帳號密碼者,可沿用該帳號密碼申請資格登記及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因營業稅代理人之代理範圍與營利事業所得稅代理範圍不同,如欲委託營業稅代理人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納稅者,仍應上傳委任書及承諾書等文件,經主管稽徵機關核准後,另案申請帳號密碼。
三、如欲依財政部107年1月2日台財稅字第10604704390號令規定,申請按主要營業項目適用之同業利潤標準淨利率或按境內利潤貢獻程度計算我國課稅之所得額者,應填具「外國營利事業跨境銷售電子勞務適用淨利率、利潤貢獻程度申請書」,並檢附合約、主要營業項目、明確劃分我國境內及境外交易流程對總利潤貢獻程度等證明文件,併同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納稅時申請,或另案申請適用。如前已申請核准,且本年度尚在核准期間者,則無須再申請。
四、境外電商所在國家如與我國簽署全面性所得稅協定,且在我國境內無常設機構或未經由該常設機構從事透過網路或其他電子方式銷售電子勞務予個人,其所取得之中華民國來源收入,申請適用依各協定第7條營業利潤相關減免之規定,可自行或委託代理人,檢附外國營利事業所在國稅務機關出具之居住者證明、合約書影本、委任書、所得相關證明,併同於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納稅時申請,或另案申請適用。如前已申請核准,且本年度尚在核准期間者,則無須再申請。
五、如利用匯款方式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者,應依「外國營利事業跨境銷售電子勞務跨國專戶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匯款說明」填寫各項匯款資訊,並於繳納期間屆滿前將應納稅額匯入臺灣銀行城中分行「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境外電子商務301專戶」。建議境外電商可透過其所在國家或地區之金融機構,先以電文方式洽詢台灣銀行城中分行,換算當期申報應納稅額之等值外幣,該分行將以電文回覆其匯入當日之匯率、應繳手續費或其他費用,境外電商再依電文提示匯款。
  該局提醒,尚未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申報之境外電商請依限儘速辦理申報納稅。
回目錄

因疫情影響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啟動了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對國內經濟之衝擊,為提高營業人可運用資金,財政部已發布相關作業原則,營業人符合一定條件者,得在新臺幣(下同)30萬元限額內向所在地國稅局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
  該局說明,營業人正常營運情況下,就存貨週轉期而言,申報銷項稅額理應大於進項稅額,其差額即為「應納營業稅額」,惟若因短期大批進貨等原因,致申報進項稅額大於銷項稅額時,其差額即為「溢付營業稅額」。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39條第1項規定,一般僅於營業人外銷適用零稅率、取得固定資產或合併、轉讓、解散、廢止申請註銷登記等情形,由所在地國稅局查明後退還溢付營業稅額外,原則均應由營業人留抵應納營業稅。但情形特殊者,得由所在地國稅局專案報經財政部核准後退還。
  該局進一步說明,因疫情嚴重影響各行各業,以致營業人原購入之進貨一時間未能銷售,取得之進項稅額大於開立之銷項稅額,產生營業稅溢付稅額,為協助發生營運困難之營業人,財政部於109年5月13日依營業稅法第39條第2項後段規定,發布「財政部各地區國稅局受理營業人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審核作業原則」,明定營業人因受疫情影響,得向所在地國稅局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之認定標準及申請程序,並授權由所在地國稅局查明後退還,免逐案報經財政部核准,以簡化流程。國稅局審核時亦將秉持「寬一點」、「快一點」、「方便一點」三原則,加速退稅作業,其適用範圍及內容如附表1。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於109年1月15日營業稅稅籍狀況為營業中,且近期尚有溢付營業稅額,109年3-4月平均月營業額為新臺幣(下同)5百萬元,108年3-4月平均月營業額為1千萬元,109年3-4月平均月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減少達50%,超過前揭審核作業原則所定之15%,符合得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之條件。該公司109年5月15日申報營業稅溢付稅額如於30萬元以下,可向所在地國稅局申請全數退還,於審核作業原則適用期間內,如有新增之營業稅溢付稅額,亦可於累計金額(含前次已核退之金額)不超過30萬元之限額內申請退還;營業人於審核作業原則適用期間內,申請退稅金額累計超過新臺幣30萬元者,除符合營業稅法第39條第1項規定,或依同法條第2項但書規定另案申請報經財政部核准退還者外,應留抵應納營業稅。營業人可申請退還營業稅溢付稅額情形範例如附表2。
  該局提醒,營業人如符合前揭審核作業原則規定,得於適用期間內檢具申請書及相關證明文件,向所在地國稅局申請退還溢付稅額。另為快速取得退稅款,避免退稅支票遺失之風險及需前往金融機構辦理兌現之不便,建議申請時可提供營業人金融帳號,以利以直撥轉帳退稅,省時又便利。本項措施之相關規定、申請流程及申請書格式,可至財政部網站「財政部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https://www.mof.gov.tw/covid19),項下之「稅務協助度難關」查詢或下載運用,倘需進一步瞭解本項措施,各地區國稅局已設有專人諮詢窗口,營業人可多加利用。
回目錄  

營業人暫停營業應注意相關稅籍登記及稅務申報事宜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各行各業營運受到嚴峻衝擊,營業人於疫情趨緩前,如決定暫停營業者,請留意應向所在地國稅局申報停業核備及辦理相關稅務申報事宜。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1條規定,營業人欲暫停營業者,應於開始停業之前,向所在地國稅局申報核備,每次期間最長不得超過1年,如停業期間屆滿仍欲繼續停業者,應於期間屆滿前,向所在地國稅局申報展延停業,展延停業無次數限制。
  該局進一步說明,營業人停業之當期不論有無銷售額,應於次期(月)開始之15日內,填具營業稅申報書(401、403、404),並檢附退抵稅款及其他有關之文件,向所在地國稅局申報銷售額、應納或溢付營業稅額。此外,經核准停業者,雖自停業開始之次期起,可免再逐期申報營業稅,惟仍應依所得稅法第89條、第92條、第67條及第71條規定,於法定期限內繳納已扣繳稅款,並辦理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申報及營利事業所得稅暫繳申報與結算申報。
  該局舉例說明,A公司屬按期申報營業稅且會計制度採曆年制之營業人,自109年5月15日起決定暫停營業1年,該公司應辦理申報繳納稅捐事項如下:
1、於開始停業前,向所在地國稅局申報停業核備,並於109年7月1日至15日申報109年5-6月期之營業稅。
2、於109年6月10日前,向國庫繳清109年5月之扣繳稅款。
3、於109年5月1日至同年6月30日辦理108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
4、109年9月1日至同年9月30日辦理10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暫繳申報。
5、110年1月1日至同年2月1日(因110年1月31日遇例假日順延至下一工作日)辦理扣繳暨免扣繳憑單申報。
如A公司決定於停業期間屆滿(110年5月14日)後繼續停業,除應於期間屆滿前向所在地國稅局申報展延停業外,於110年5月1日至31日仍應辦理10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相關稅務申報時程如附表。
  該局同時呼籲,為因應疫情避免增加感染風險,營業人申請各項稅務事宜,請多加透過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網址:https://www.etax.nat.gov.tw)線上申辦,並利用網路申報系統申報營業稅、營利事業所得稅及扣繳暨免扣繳憑單申報,相關證明文件可以郵寄掛號方式或委託快遞寄送至所在地國稅局。倘申報相關軟體操作有任何疑問,請撥打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免付費客服專線(營業稅、扣繳暨免扣繳:0809-085-188;營所稅:0809088198),將有專人提供諮詢服務。
回目錄  

營業人因買方延遲付款而加收之利息應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勞務,因買方延遲付款而加收之利息,係屬銷售貨物或勞務範疇,應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如屬外銷貨物或勞務而加收延遲付款之利息,則可適用零稅率。
  該局說明,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6條規定之銷售額,為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所收取之全部代價,包括營業人在貨物或勞務之價額外收取之一切費用。因此,營業人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勞務,因買方延遲付款而加收之利息,係在銷售貨物或勞務之價額外加收之費用,屬上開稅法規定之銷售額範圍,應於加收利息時,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銷售貨物與國內乙公司,因乙公司延遲給付貨款,甲公司依約向乙公司加收利息4.2萬元(含稅),係屬甲公司銷售貨物之銷售額範圍,應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
  該局進一步指出,倘營業人係外銷貨物或勞務,因國外客戶延遲付款而加收之利息,可檢附證明文件申報適用零稅率。例如甲公司外銷貨物與國外丙公司,丙公司因故延遲付款,甲公司依約向國外丙公司收取利息5萬元,甲公司可憑外匯證明文件等相關交易資料,申報適用零稅率銷售額5萬元。    
  該局提醒,營業人應以銷售貨物或勞務而取得之全部代價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如因買方遲延付款而對其加收利息,仍屬銷售額範圍,營業人應依前述規定辦理,以免因短漏開統一發票並短漏報銷售額而涉及違章情事。
回目錄

自109年度起,跨國集團於會計年度結束前進行一次性移轉訂價調整之應注意事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為利跨國企業於進行一次性移轉訂價調整時有所遵循,財政部於108年11月15日發布台財稅字第10804629000號令,明確規範自109年度起,營利事業從事受控交易,於會計年度結算前進行一次性移轉訂價調整者,應符合下列要件並依規定繳納相關稅捐(費):
一、所涉受控交易之參與人,事先就其交易條件及所有影響訂價之因素達成協議,且該依協議調整之應收應付價款已計入財務會計帳載數。
二、所涉受控交易之其他參與人,同時進行相對應調整。
  該局說明,營利事業進行前述一次性移轉訂價調整,須依上開令釋規定按其調整後的交易價格繳納相關稅費(關稅、營業稅、貨物稅、所得稅及相關代徵稅費),始得於調整會計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列報一次性移轉訂價調整之金額。
  該局舉例,國內甲公司於109年間提供境外關係企業B公司有關產品之技術及製程資訊,供B公司從事產品之製造並銷售予其他客戶;雙方約定就此技術授權收付權利金,甲公司於會計年度結算前就此受控交易進行一次性移轉訂價調整。如甲公司及B公司間就交易條件及所有影響移轉訂價之因素皆已事先達成協議,且依協議調整之應收應付價款皆已計入財務會計帳載數、B公司亦同時進行相對應調整,有關權利金之交易價格並已依所得稅法相關規定辦理退、補扣繳稅款,甲公司得於辦理109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依調整後交易價格列報。
  該局呼籲,營利事業如有進行一次性移轉訂價調整者,於辦理調整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依規定格式揭露該受控交易相關資訊,併同檢送交易合約、該受控交易其他參與人進行相對應調整相關證明文據及相關稅目調整憑證予所在地國稅局,並說明交易價格變動理由及實際調整結果;另應依所得稅法第43條之1及營利事業所得稅不合常規移轉訂價查核準則等相關法令規定辦理。
回目錄

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不能於規定期間內繳清稅捐,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納稅義務人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不能於規定期間內繳清稅捐,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不受應納金額限制。稽徵機關受理申請後,將酌情核准延期繳納期限1至12個月或分期繳納期數2至36期(每期以1個月計算)。
  該局說明,為對此次受疫情影響(例如被減薪、非自願離職或所服務企業減班休息之個人;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供紓困措施之營利事業或短期間內營業收入驟減者)的納稅義務人提供協助,財政部發布109年3月19日台財稅字第10904533690號令,納稅義務人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施行期間(109年1月15日至110年6月30日),因受疫情影響致無法於規定繳納期間內繳清稅捐者,得於規定納稅期間內,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不受「納稅義務人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捐辦法」第3條第3項有關金額級距之限制,各稅捐稽徵機關將從寬審認,延期期限最長1年,分期最長可達3年(36期)。可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的國稅包括綜合所得稅、房地合一所得稅、營業事業所得稅、營業稅、貨物稅、菸酒稅、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但不包括代扣繳稅款、代繳之證券交易稅、遺產稅、贈與稅。
  該局進一步說明,納稅義務人對於核准延期或分期繳納之任何一期應繳稅捐,未如期繳納者,稽徵機關將就未繳清之餘額稅款一次發單通知補繳。請已經核准延期或分期繳納的納稅義務人務必如期繳納稅款,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該局呼籲,為便利民眾瞭解相關因應繳稅措施及申請流程,可至財政部網站「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區」(https://www.mof.gov.tw/htmlList/5b4302f9727f44c7b2daf4491a1e1bdb)查詢即時訊息及相關諮詢窗口人員。
回目錄

個人經營網路代購業務,請依規定辦理稅籍登記及開立統一發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個人以自己名義透過網路經營代購業務,購買貨物交付與委託人時,視為銷售貨物,如其當月銷售貨物銷售額達8萬元者,應即向國稅局申請稅籍登記,並按期申報繳納營業稅。
  該局說明,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網路購物蔚為風潮,網路代購業務亦隨之興起。但網路代購業者於交付貨物時常因未併同開立統一發票,迭經人檢舉而遭受補稅及處罰。
  該局指出,個人經營網路代購業務,當月銷售貨物銷售額如未達8萬元,依財政部109年1月31日台財稅字第10904512340號令規定,得暫時免向國稅局辦理稅籍登記,但只要當月銷售貨物達8萬元,應即向國稅局辦理稅籍登記。
  該局進一步說明,網路代購業者如果平均每月銷售額未達20萬元者,由國稅局以查定課稅方式課徵營業稅;已達20萬元者,國稅局將核定使用統一發票,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條第3項第3款、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17條第1項規定,網路代購業者將代購貨物送交委託人時,除應按佣金收入開立統一發票外,並應依代購貨物的實際價格開立統一發票註明「代購」字樣,交付委託人。
  該局舉例說明,甲商號為已辦理稅籍登記並經核定為使用統一發票之網路代購業者,小明經由網路委託其向境外購買價值10,000元皮包1件,並同意支付佣金2,000元,甲商號則以自己的名義報關進口並繳納海關代徵的營業稅500元,甲商號於將皮包交付小明時,應開立佣金收入統一發票2,000元(內含營業稅95元)及註明「代購」字樣統一發票10,500元(內含營業稅500元)各1張,交予委託人小明。
  該局籲請個人經營網路代購業務應自行檢視,如已達應辦理稅籍登記規定,請即向所在地稽徵機關申請稅籍登記;如為經核定使用統一發票的營業人,請依上開規定開立統一發票,以免因逃漏稅而遭補稅處罰。
回目錄

高爾夫球場向會員預收入會費或保證金應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及特種勞務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高爾夫球場向入會會員銷售會員證,收取不退還的入會費或保證金,或約定於契約訂定屆滿一定期間退會,始准予退還入會費或保證金者,均應於收款時開立統一發票,依法課徵營業稅。
  該局說明,高爾夫球場採會員制方式經營銷售勞務,其向會員收取的會員入會費,係提供會員入會權利,並提供設備供會員使用之代價,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條第2項規定,屬銷售勞務的收入,應依法課徵營業稅。但若高爾夫球場向會員收取的入會費,係屬保證金性質,於會員申請退會時,無任何附帶條件應即退還者,尚非屬銷售勞務之收入,應免徵營業稅。
  該局進一步說明,依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第2條第2項規定,每次銷售價格達50萬元之入會權利,為特種勞務,但屬可退還之保證金性質者,不包括在內。因此,高爾夫球場銷售入會權利,其銷售價格達50萬元,屬特種貨物及勞務稅課稅範圍,高爾夫球場應就銷售該入會權利之高爾夫球證,於銷售時課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惟該入會權利屬可退還之保證金性質者,則不須課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該局舉例,A高爾夫球場向甲會員收取入會費,並於契約中明定會員於入會時繳付之入會費,退會時不予退還。因此,A高爾夫球場應於向甲會員收取入會費時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另外,若前揭A高爾夫球場向甲會員收取入會費150萬元,因其銷售價格達50萬元,則A高爾夫球場亦須繳納15萬元(150萬元×10%)之特種貨物及勞務稅。
  該局呼籲,高爾夫球場向入會會員收取的入會費,除屬保證金性質,於會員申請退會時無任何附帶條件,應即退還,尚非屬銷售勞務的收入者外,均應於向會員收取入會費時開立統一發票,依法報繳營業稅,並注意銷售價格如達到50萬元者,須另繳納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如有疑問,請向轄區國稅局的分局、稽徵所或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以免違反規定而遭稽徵機關補稅及處罰。
回目錄

營業人因進貨退出或折讓而開立進貨退出或折讓證明單,應於開立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進貨時取得進項憑證,已依規定將該進項稅額申報扣抵銷項稅額者,嗣後發生退貨或折讓時,應依規定開立「銷貨退回、進貨退出或折讓證明單」(以下簡稱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並於開立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
  該局說明,我國加值型營業稅採稅額扣抵制,就買方營業人而言,其購貨取得進項稅額扣抵憑證,於申報扣抵銷項稅額後,該憑證已列帳並申報,嗣後發生退貨或折讓時尚無法退回原進項憑證,買方營業人應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20條第1項第1款第2目規定,出具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交付賣方,同時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5條第2項後段規定,於開立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之當期列報進項稅額之減項,此時因當期可扣抵之進項稅額減少,將增加營業稅負,倘買方營業人未依規定申報該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即涉有漏稅情事;惟如原進項憑證因故未申報扣抵銷項稅額,嗣後於發生進貨退出折讓時,則免於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營業人如已依規定期限記帳者,尚無違章之疑慮。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於108年4月15日向乙公司購買電腦15台,銷售額750,000元,營業稅額37,500元,甲公司申報108年3-4月營業稅時,已列報該筆進項稅額扣抵銷項稅額。嗣甲公司108年7月1日向乙公司辦理其中5台電腦退貨,並出具金額250,000元、營業稅額12,500元的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一併交付予乙公司,乙公司收到甲公司出具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即於當期(108年7-8月)將應退還甲公司的營業稅額12,500元自銷項稅額中申報扣減,嗣經稽徵機關查核發現甲公司漏未將該筆退出折讓證明單進項稅額12,500元自108年7-8月營業稅進項稅額中扣減,致該期營業稅有虛報進項稅額之違章情事。
  該局提醒,營業人如自行發現已申報扣抵之進項稅額,嗣後因進貨退出或折讓且已出具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惟未於開立進貨退出折讓證明單之當期申報扣減進項稅額者,在未經檢舉、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的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已自動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者,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得加計利息免予處罰。
回目錄

營業人解散將貨物抵償債務,應視為銷售貨物並按時價開立統一發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解散時,將所餘存之貨物抵償債務,視為銷售貨物,應按時價開立統一發票並報繳營業稅。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下稱營業稅法)第3條第3項第2款規定,營業人解散或廢止營業時所餘存之貨物,或將貨物抵償債務、分配與股東或出資人者,視為銷售貨物。又同法施行細則第19條第1項第1款規定,上開應視為銷售貨物之銷售額,以時價為準。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於106年間解散,因積欠A君債務,遂將該公司餘存貨物移轉予A君以抵償債務,惟未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及報繳營業稅。經查得甲公司106年度移轉予A君之貨物時價為1,050萬元,核認甲公司漏開統一發票並短報銷售額1,000萬元〔1,050萬元÷(1+5%)〕,營業稅額50萬元,除補徵營業稅外,並依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第3款規定及稅捐稽徵法第44條規定擇一從重處罰。
  該局提醒,營業人倘因一時疏忽或不諳法令規定,致漏未報繳營業稅,請儘速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自行向稅捐稽徵機關補報並補繳所漏稅款,在未經檢舉、未經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僅加計利息免予處罰;營業人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該局免費服務專線0800-000-321或逕洽所在地稽徵機關,該局將竭誠為您服務。
回目錄

運用網路平臺銷售貨物或勞務者,應依規定辦理稅籍登記及繳納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不論境外電商或境內賣家運用網路平臺銷售貨物或勞務者,均應依規定繳納營業稅。該局去(108)年度網路交易查核作業輔導境外電商自動補報補繳及查獲補徵營業稅額合計3,935餘萬元,罰鍰金額359餘萬元;境內賣家自動補報補繳及查獲補徵營業稅額合計1億餘元,罰鍰金額亦達1億餘元,本年度將賡續辦理網路交易相關查核作業。
  該局說明,為維護租稅公平,國稅局持續蒐集金流、物流及資訊流等課稅資料,以查核境外電商或境內賣家有無依規定申報繳納營業稅。日前該局查獲境內數家營業人於線上遊戲平臺銷售遊戲幣,因該遊戲幣之取得,仍須以現金、商品或勞務作為對價,是以具有「商品」的性質,惟渠等營業人未以遊戲幣價金的全額開立統一發票,經查獲漏報銷售額共1億餘元,除補稅862萬餘元外,並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51條第1項第3款及稅捐稽徵法第44條規定擇一從重處罰。
  該局進一步說明,境外電商營業人銷售電子勞務予境內自然人,且年銷售額逾新臺幣48萬元者,應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稅籍登記;而個人以營利為目的,透過網路平臺銷售貨物或勞務,於當月銷售額達營業稅起徵點(銷售貨物為8萬元、勞務為4萬元)時,應即向國稅局申請稅籍登記。惟於次月月底前始申請稅籍登記,或於次月月底前經國稅局查獲後通知補辦稅籍登記並依限補辦者,國稅局應就已達營業稅起徵點當月1日至稅籍登記前銷售額補徵營業稅,免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45條及第51條第1項第1款規定處罰。
  該局基於愛心辦稅,籲請境外電商及境內賣家自行檢視是否有未辦理稅籍登記擅自營業或短漏報銷售額、應納稅額情事,在未經檢舉及稽徵機關或財政部指定的調查人員進行調查前,請儘速向轄區國稅局補辦稅籍登記並自動補報補繳所漏稅款,除加計利息外,將可免除按漏稅額處5倍以下的罰鍰。
回目錄

員工出差以台灣高鐵T Express行動購票APP訂票,可以該APP列印的購票證明申報扣抵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派遣員工出差,取得運輸事業開立的收據或票根影本,可以作為營業稅扣抵銷項稅額的進項憑證。員工出差如搭乘台灣高鐵並使用TEX行動購票(T Express手機通關)應用程式(APP)購買車票,可透過該應用程式列印購票證明,作為營業稅申報扣抵銷項稅額的進項憑證。    
  該局說明,依據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施行細則第38條第1項第10款規定,員工出差取得運輸事業開立之火(汽)車、高鐵、船舶、飛機等收據或票根的影本,得作為營業人申報進項扣抵銷項稅額的憑證。營業人派遣員工出差,出差員工透過台灣高鐵行動購票APP購票並取票,車票以QR CODE電子形式傳輸(儲存)於手機,員工並未透過車站、便利商店等售票窗口或自動販賣機等管道取得紙本車票,此時,除可憑手機票證至高鐵售票窗口或服務台申請開立購票證明外,亦可透過台灣高鐵行動購票APP或高鐵官方網站取得購票證明(PDF檔案),作為營業稅申報扣抵銷項稅額的進項憑證。
  該局提醒,出差員工如以悠遊聯名卡或一卡通聯名卡直接於驗票閘門感應搭乘高鐵者,亦可依據自身需求,至高鐵櫃臺申請或透過高鐵官方網站取得購票證明,作為營業人申報扣抵銷項稅額的進項憑證。
回目錄

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報繳營業稅規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國內營業人、機關團體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除符合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36條之1免稅者外,應依同法第36條規定,於給付報酬之次期開始15日內報繳營業稅。
  該局說明,境外電商銷售電子勞務的對象如為境內「自然人」,應由境外電商依營業稅法第2條之1、第6條第4款、第35條及第36條第3項規定申報繳納營業稅;倘若銷售對象是境內營業人或機關團體時,除符合同法第36條之1規定,銷售供教育、研究或實驗使用之勞務予學校、教育或研究機關免課徵營業稅外,應由境內營業人或機關團體依營業稅法第36條規定申報繳納營業稅。
  該局進一步說明,向境外電商購買國外電子勞務,除適用營業稅法第4章第1節規定計算稅額的營業人,且購買的勞務係供應稅貨物或勞務使用,免予繳納營業稅外;如係適用營業稅法第4章第2節規定計算稅額的營業人、專營免稅營業人或是兼營營業人(即兼營應稅及免稅或兼依本法第4章第1節及第2節),則應於給付報酬之次期15日內將支付的價款填列於營業稅申報書的購買國外勞務欄位,併同當期營業稅額申報繳納。至於機關團體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依同法第36條規定申報時,則應於給付報酬之次期15日內,填具「購買國外勞務營業稅繳款書(408)」繳納營業稅。
  該局提醒,國內營業人及機關團體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應依營業稅法第36條規定,於給付報酬之次期開始15日內,申報繳納營業稅,請自行檢視營業稅申報是否符合規定,倘有未依規定繳納營業稅者,請儘速自動補報補繳稅款,以免查獲後遭補稅處罰。
回目錄

以自動販賣機銷售貨物或勞務之營業人,應辦理稅籍登記並課徵營業稅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以自動販賣機銷售貨物或勞務之營業人,應向營業人所在地稽徵機關辦理稅籍登記並申報販賣機機器編號及放置處所,免就販賣機放置處所逐一申請稅籍登記。但販賣機放置處所設有專責管理處所者,不在此限。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28條規定,營業人之總機構及其他固定營業場所,應於開始營業前向主管稽徵機關申請稅籍登記。考量以自動販賣機銷售貨物或勞務者,具現場無人管理之特性,基於稽徵管理便利性及降低營業人依從成本,爰「營業人以自動販賣機銷售貨物或勞務營業稅稽徵要點」第4點及第7點規定,營業人於申請稅籍登記時,應填具「自動販賣機放置處所及營業台數申報表」,免就販賣機放置處所逐一申請稅籍登記。但販賣機放置處所如設有專責管理處所者,仍應逐一向該處所之所在地主管稽徵機關申請稅籍登記。另自動販賣機寄放他人處所營業者,應由雙方訂立書面契約,敘明雙方權利與義務(分帳比率、租金數額或補貼數額等),並各就其分帳之銷售額分別課稅;未訂立書面契約且無法查明自動販賣機之所有權人者,該販賣機應視為放置地或供電者所經營。
  該局進一步說明,經營自動販賣機銷售業務之營業人如屬公司組織者,不論營業台數多寡,均應核定使用統一發票,依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18條規定,於收款時按實際收款金額逐台彙總開立統一發票,並於發票備註欄註明機器號碼,自動計數器之起迄號碼及「彙開」字樣;另應逐台編列自動販賣機之營業收入明細表、保存自動計數器之紀錄號碼及交易次數資料,以備查核,但自動販賣機具自行列印統一發票功能者,應逐筆開立統一發票,如為獨資、合夥組織營業人且台數較少,平均每月銷售額未達使用統一發票銷售額標準(現行為20萬元)者,得由主管稽徵機關依自動計數器之計數號碼查定課徵營業稅。
  該局提醒,以自動販賣機銷售貨物或勞務之營業人,應依前揭規定辦理;又自動販賣機台數增減、放置處所變更時,應於事實發生之日起15日內向登記所在地稽徵機關報備。
  回目錄

外送平臺及相關業者提供訂餐服務,開立憑證之規定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消費者透過外送平臺業者手機應用程式(各外送平臺APP)向餐飲業者訂餐,再由配送員至餐廳取餐並外送至消費者指定地點,外送平臺業者及合作餐飲業者開立憑證的方式,將因外送平臺業者為境內營業人或境外電商而有不同。
  該局說明,餐飲業者若透過在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的外送平臺業者(即境外電商,如UberEats)銷售,係按「跨境電子勞務交易課徵營業稅規範」開立憑證及報繳營業稅,外送平臺業者應依向消費者所收取價款全額開立雲端發票給消費者並報繳營業稅;而餐飲業者按其自外送平臺收取的淨額價款,開立發票或收據給外送平臺業者。
  該局進一步說明,餐飲業者若透過在我國境內設有固定營業場所的外送平臺業者(如Foodpanda)銷售,係按外送平臺業者與餐飲業者合作模式(視個別合約),依下列2種方式開立銷售憑證;其中餐費部分,餐飲業者若經核定免用統一發票者,得掣發普通收據,否則應依規定開立發票。 
方式1:外送平臺業者依所收取價款全額開立發票給消費者並報繳營業稅,而餐飲業者按其自外送平臺收取的餐費部分,開立發票或收據給外送平臺業者,即消費者如支付款項100元可取得外送平臺業者所開立的100元發票。
方式2:外送平臺業者依所收取配送費開立發票給消費者並報繳營業稅,而餐飲業者按其自外送平臺收取的餐費部分開立發票或收據,由配送員代為交付給消費者,即消費者如支付款項100元可取得平臺業者所開立的配送費10元發票及餐飲業者開立的餐費90元發票或收據。
  該局就目前各外送平臺與餐飲業者合作模式及開立統一發票的方式列表說明,消費者如透過外送平臺訂購餐飲,請留意業者是否有確實開立及交付憑證;如有疑問,請撥打免費服務專線0800-000-321詢問。
回目錄  

獨資資本主取自其經營事業的盈餘應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獨資資本主自其獨資經營事業所得之盈餘,係屬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1類規定之營利所得,應併入獨資資本主綜合所得總額申報綜合所得稅。
  該局說明,獨資經營的營利事業,可分為每3個月經稽徵機關查定課徵營業稅的小規模營利事業(免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及應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之營利事業,獨資資本主營利所得之計算及申報說明如下:
一、小規模營利事業之營利事業所得額,係按查定課徵營業稅的營業額,由稽徵機關依規定淨利率核定所得額,並納入提供查詢所得及扣除額資料範圍,獨資資本主得依稽徵機關提供查詢之所得資料,合併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二、小規模營利事業以外的獨資資本主,其獨資經營事業之營利事業所得額並非經由稽徵機關核算,故不在稽徵機關提供查詢之所得資料範圍內,應自行依其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之損益及稅額計算表之課稅所得額,列報為自其獨資經營事業所得盈餘之營利所得,合併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該局舉例,甲君及乙君分別為獨資商號資本主,108年5月間均以臨櫃方式查詢其107年度所得及扣除額等資料,透過網際網路辦理107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甲君之獨資商號為小規模營利事業,其營利事業所得額係由稽徵機關核定,甲君查調之所得已包含取自其經營獨資商號之營利所得,甲君自得據以辦理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惟乙君之獨資商號並非小規模營利事業,其營利所得即不在稽徵機關依規定應提供查詢之所得資料範圍內,經該局輔導乙君自行依該獨資商號107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之損益及稅額計算表列報之課稅所得額,增列經營獨資商號之營利所得,完成107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程序。
  該局呼籲,納稅義務人查調之所得資料,僅為申報綜合所得稅之參考,如尚有其他來源之所得資料,仍應依法辦理申報;如有未依規定辦理申報而有短報或漏報情事者,除依規定免罰者外,仍應依所得稅法及其相關規定處罰。

回目錄

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報繳營業稅規定

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報繳營業稅規定

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報繳營業稅規定

企業主注意:
國內企業採購境外電子勞務(如訂房、訂機票),應申報繳納營業稅。
企業應於給付報酬之次期15日內將支付的價款填列於營業稅申報書的購買國外勞務欄位,併同當期營業稅額申報繳納。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國內營業人、機關團體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除符合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36條之1免稅者外,應依同法第36條規定,於給付報酬之次期開始15日內報繳營業稅。
  該局說明,境外電商銷售電子勞務的對象如為境內「自然人」,應由境外電商依營業稅法第2條之1、第6條第4款、第35條及第36條第3項規定申報繳納營業稅;倘若銷售對象是境內營業人或機關團體時,除符合同法第36條之1規定,銷售供教育、研究或實驗使用之勞務予學校、教育或研究機關免課徵營業稅外,應由境內營業人或機關團體依營業稅法第36條規定申報繳納營業稅。
  該局進一步說明,向境外電商購買國外電子勞務,除適用營業稅法第4章第1節規定計算稅額的營業人,且購買的勞務係供應稅貨物或勞務使用,免予繳納營業稅外;如係適用營業稅法第4章第2節規定計算稅額的營業人、專營免稅營業人或是兼營營業人(即兼營應稅及免稅或兼依本法第4章第1節及第2節),則應於給付報酬之次期15日內將支付的價款填列於營業稅申報書的購買國外勞務欄位,併同當期營業稅額申報繳納。至於機關團體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依同法第36條規定申報時,則應於給付報酬之次期15日內,填具「購買國外勞務營業稅繳款書(408)」繳納營業稅。(報繳方式彙整如附表)
  該局提醒,國內營業人及機關團體向境外電商購買電子勞務,應依營業稅法第36條規定,於給付報酬之次期開始15日內,申報繳納營業稅,請自行檢視營業稅申報是否符合規定,倘有未依規定繳納營業稅者,請儘速自動補報補繳稅款,以免查獲後遭補稅處罰。

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而依本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第53條或其他法律規定,自政府領取之補貼、補助、津貼、獎勵及補償(下稱各項補助),免納所得稅

違法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案件裁罰基準

財政部令
中華民國109年11月25日

台財稅字第10904629980號一、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9條之1第1項規定,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影響而依本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第53條或其他法律規定,自政府領取之補貼、補助、津貼、獎勵及補償(下稱各項補助),免納所得稅。適用上開免稅規定者,為本條例、傳染病防治法第53條等規定或其授權辦法所定之補助對象及所領取之各項補助。二、政府機關(單位)給付前點免納所得稅之各項補助時,免依所得稅法第89條第3項規定列單申報主管稽徵機關。三、醫療(事)機構、營利事業或機關團體取得第1點之各項補助,應列為取得年度之免稅收入,其必要成本及相關費用得核實認列,無須個別歸屬或分攤於該免稅收入。

部  長 蘇建榮

營業人舉辦尾牙活動取得的進項憑證,不得申報扣抵營業稅

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符合免申請輸入查驗之條件與其適用之通關代碼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舉辦尾牙活動,取得的相關進項憑證,不得申報扣抵營業稅。

  該局說明,許多公司、行號多會在歲末年終之際舉辦尾牙活動,以感謝員工一整年工作的辛勞,提醒營業人注意,舉辦尾牙活動,取得相關餐費、場地租金、邀請藝人表演的主持費、表演費及提供獎品摸彩等進項憑證,係屬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以下簡稱營業稅法)第19條第1項第4款所定酬勞員工個人之貨物或勞務,依規定不得申報扣抵銷項稅額。

  該局進一步說明,營業人舉辦尾牙活動所購買的抽獎獎品,如購入時已決定供員工抽獎使用,並依有關規定列帳,且購入該貨物所支付的進項稅額,已依照不得申報扣抵銷項稅額的規定未申報扣抵者,在贈送員工時,可免視為銷售貨物並免開立統一發票。但如果營業人係以其產製、進口、購買供銷售的貨物作為抽獎獎品,因已將所支付的進項稅額申報扣抵銷項稅額,於轉送員工時,即應依營業稅法第3條視為銷售貨物的規定,依時價(市場價格)開立統一發票,其買受人為營業人本身。

  該局呼籲,營業人舉辦各項活動相關進項憑證得否扣抵問題,請確實依照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如有相關疑問,可就近洽各地區國稅局詢問,以免不慎違反規定,而遭補稅處罰。

當房東必知的稅務法律

當房東,該了解相關稅務法律問題
當房東,該了解相關稅務法律問題

個人房東如符合住宅法規定,租金所得可享租稅優惠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政府為推動社會住宅政策,鼓勵房東將房屋出租予特定族群,依住宅法第15條及第23條規定,房東將房屋出租給接受主管機關租金補貼的房客,享有每屋每月最高1萬元租金收入免稅優惠。
  該局說明,依住宅法第15條規定,住宅所有權人將住宅出租予依規定接受主管機關租金補貼或其他機關辦理的各項租金補貼者,於住宅出租期間所獲租金收入,免納綜合所得稅。但每屋每月租金收入免稅額度不得超過1萬元。另同法第23條規定,住宅所有權人若透過縣(市)政府核准的租屋服務事業出租作為居住使用,得享有更優惠的租稅減免,除前述的每屋每月最高1萬元租金收入免稅外,如未能提供租賃期間必要損耗及費用證據者,得以租金收入60%計算必要損耗及費用(詳附表)。
  該局舉例說明,房東甲君以每月租金2萬元出租房屋,且未能提供租賃期間必要損耗及費用證據,其相關稅賦比較說明如下:
一、如甲君為符合住宅法第15條規定的公益出租人,將房屋出租給接受租金補貼的房客,則其每月租賃所得額為5,700元[(租金20,000元-免稅額度10,000元)×(1-43%)]。
二、如甲君委託租屋服務事業包租代管,符合住宅法第23條規定,則每月租賃所得額為4,000元[(租金20,000元-免稅額度10,000元)×(1-60%)]。
三、如甲君未適用上開租稅優惠,則其每月租賃所得額為11,400元[租金20,000元×(1-43%)]。
  該局提醒,可適用住宅法租稅優惠減免的房東,於申報綜合所得稅時,應檢附租賃契約書、付款證明等相關資料供國稅局核認。

承租共有房屋,應按各共有人持分比例分別開立租賃所得扣免繳憑單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扣繳單位承租共有房屋,應按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比例計算租賃所得,分別開立租賃所得扣(免)繳憑單。
  該局說明,依財政部71年2月2日台財稅第30682號函規定,共有物之出租,其租賃所得應按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計算,課徵綜合所得稅。又稅法有關納稅義務人之規定具有強制性,並不因當事人之約定而變更稅法所規定之課徵對象。數人共有之房屋出租,應按各共有人之持分比例計算租賃所得,不因共有人間另為約定租金分配方式或約定由他人受領而改變其納稅義務。是以,扣繳單位承租由數人共有之房屋,仍應按各共有人應有部分計算出租人之租賃所得及開立扣(免)繳憑單。
  該局舉例,甲、乙、丙三人共有房屋一棟,各持分1/3,該屋於108年1月1日以每月租金20,000元出租給A公司,並約定租金全數由甲領取,A公司仍應按甲、乙、丙三人之應有部分(各持分1/3),分別填報甲、乙、丙三人108年度租賃所得扣(免)繳憑單各80,000元(每月租金20,000元×12個月÷3)。
  該局呼籲,扣繳單位若承租共有房屋,應按各共有人之應有持分分別申報扣(免)繳憑單,避免增加後續查對更正之困擾。

營業人(即公司行號)出租房屋,因承租人提前終止租約而收取之違約金應併入租金收入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營業人(即公司行號)出租房屋,因承租人提前終止租約而收取之違約金,應併入租金收入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並申報繳納營業稅。
  該局說明,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規定之銷售額,為營業人銷售貨物或勞務所收取之全部代價,包括營業人在貨物或勞務之價額外收取之一切費用;是以,凡因銷售貨物或勞務而收取之一切代價,均應併入銷售額計算,因此,營業人出租房屋,因承租人提前終止租約,依約收取之違約金,係屬銷售額範圍,應併入租金收入依規定開立統一發票並申報繳納營業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公司於109年1月1日出租房屋與乙公司做為辦公室使用,租約期限為2年,每月租金為新臺幣(下同)126,000元(含營業稅),乙公司於109年9月10日因結束營業提前終止租約,其依約給付10天租金42,000元及加收2個月租金之違約金252,000元共294,000元與甲公司,惟甲公司因將乙公司給付之違約金誤認為賠償款收入,僅就租金收入開立銷售額40,000元,稅額2,000元之三聯式統一發票交付乙公司,經稽徵機關查核發現甲公司短漏報收取違約金之銷售額240,000元,除補徵營業稅額12,000元(240,000元X5%),並裁處罰鍰。
  該局呼籲,按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4條第29款規定,營業人取得賠償款收入得免用或免開統一發票,係因該項收入非屬銷售貨物或勞務之收入,非屬營業稅課稅範圍,爰明定得免開立統一發票;惟本案營業人因承租人違約而收取之違約金,係屬出租房屋所收取之代價,兩者性質不同,營業人應依前揭規定開立統一發票報繳營業稅,以免發生短漏報銷售額情事而受罰。

房屋有供他人設籍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稽徵機關即得依所得稅法規定核算租賃收入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5類第4款明定,將財產借與他人使用,除經查明確係無償且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者使用外,應參照當地一般租金情況,計算租賃收入,繳納所得稅。
  該局說明,納稅義務人只要將其所有之房屋提供他人(即本人、配偶及直系親屬以外之個人或法人)設籍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即應依所得稅法規定核算租賃收入,核課綜合所得稅。
  該局舉例說明,甲君106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未列報本人所有房屋之租賃所得,經該局以該房屋供A公司設籍營業使用,按當年度當地一般租金標準,計算租金收入,於減除必要損耗及費用(財政部訂定費用標準43%)後,核定租賃所得180,000元,歸課甲君綜合所得稅。甲君主張該房屋係供配偶設立之公司無償使用,未收取租金云云;惟經該局以A公司是以營利為目的之法人,即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16條第2項所稱之他人,該房屋既提供公司設籍營業,仍應參照當地一般租金情況,計算租賃收入,維持原核定。
  該局提醒,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有將房屋無償供公司設籍營業使用之情事,依規定仍應參照當地一般租金及財政部訂定費用標準設算租賃所得,民眾如對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有疑問者,可撥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洽詢,或就近向轄區國稅局各分局及稽徵所洽詢,以維護自身權益。

房屋無償供配偶設立之公司使用,應計算租賃收入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個人如將其所有房屋無償供配偶設立之公司營業使用,依法應參照當地一般租金情況,計算租賃收入,報繳所得稅。
  該局說明,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5類第4款規定,將財產借與他人使用,除經查明確係無償且非供營業或執行業務者使用外,應參照當地一般租金情況計算租賃收入。又所稱「他人」,依同法施行細則第16條第2項規定,係指本人、配偶及直系親屬以外之個人或法人。
  該局舉例,甲君將名下房屋無償供配偶擔任負責人之A公司設籍營業使用,甲君並未申報租賃收入,經該局參照當地一般租金情況,計算租賃收入,併入甲君綜合所得總額課稅。甲君不服,主張系爭房屋係無償供其配偶設立之A公司營業使用,並未向A公司收取租金,不應核定租賃收入,經該局以A公司係依公司法設立之法人,即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16條第2項規定所稱之他人,且A公司在系爭房屋設籍營業使用,依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5類第4款規定,應按當地一般租金情況計算甲君之租金收入,原核定於法並無不合,予以維持。
  該局呼籲,個人如將所有房屋無償供其配偶擔任負責人之公司設籍營業,縱未收取租金,依上開所得稅法規定,仍應參照當地一般租金情況計算租賃收入,併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兼營投資業務之營業人取得股利收入,應列入當年度最後一期免稅銷售額申報計算調整營業稅額,以免受罰。

違法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案件裁罰基準

財政部中區國稅局表示,邇來發現兼營投資業務之營業人於年度中取得被投資公司所發放的現金股利及股票股利,未彙總加入當年度最後一期之免稅銷售額申報計算不得扣抵比例調整營業稅額,致產生虛報進項稅額,遭受處罰。

該局指出,兼營投資業務之營業人於年度中取得的股利收入,為簡化報繳手續,雖得暫免列入取得當期之免稅銷售額申報營業稅,惟仍應於年度結束,將全年股利收入,彙總加入當年度最後一期免稅銷售額申報計算營業稅應納或溢付稅額,並依「兼營營業人營業稅額計算辦法」規定,按當年度不得扣抵比例計算調整稅額,併同繳納。此外,股利收入係指現金股利及未分配盈餘轉增資的股票股利收入,至取得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部分,因係屬資本淨值會計科目之調整,應免予列入免稅銷售額申報。

該局舉例說明,甲營業人104年度取得國內及國外股利收入計9,700萬元,惟於申報104年11-12月期營業稅時,僅將國內股利收入200萬元列入免稅銷售額計算調整不得扣抵比例申報營業稅,漏未將國外股利收入9,500萬元列入免稅銷售額申報,遭補徵營業稅額300萬元及裁處罰鍰100萬元。

該局呼籲,營業人如有上述情形,凡在未經檢舉或稽徵機關進行調查前,自動補報及補繳所漏稅款並加計利息者,依稅捐稽徵法第48條之1規定免予處罰。民眾如有任何疑問,可撥打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該局將竭誠為您服務。

新聞稿聯絡人:法務一科張來有
電話:(04)23051111轉8148

新制租賃契約規定

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符合免申請輸入查驗之條件與其適用之通關代碼

新制租賃契約新規定,自109年9月1日上路。

1、房東在租賃期間不得調漲租金。

2、房東收取的電費,要約定夏月(6月至9月)及非夏月,且都不能超過台電公司所定當月用電量最高級距之每度金額。

3、房客因疾要長期療養,或房東要收回重新建築,都可主張提前終止租約;住宅修繕期間致不能居住,房客可主張扣除租金。

4、租賃關係消滅後,房客遺留物經催告不取回,視為拋棄所有權。

個人名義出租房屋,租金收入_稅務申報方式

#租金收入要主動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個人出租房屋有租金收入,應於隔年如實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

個人租金收入於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可以扣除43%的租金收入作為必要損耗及費用。(即申報53%租金收入作為所得)

若單純出租土地,僅能扣除當年度繳納之地價稅。

個人房東若是將房屋出租給公司行號或是營利單位,每次給付超過2萬依規定需扣繳10%及健保補充保費1.91%。

#房屋押金要設算收入

個人房東如有押金收入,應將押金以”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計算所得,申報租賃收入

(財政部101年12月6日台財稅字10104636310)
個人之財產出租收有押金或任何款項類似押金者,應依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5類第3款規定計算租賃收入。
但財產出租人能確實證明該押金之用途,並已將運用所產生之所得申報,經稽徵機關查明屬實者,得於上開租賃收入依同條項第5類規定計算之租賃所得範圍內減除前開已申報之押金運用所產生之所得,以其餘額課徵綜合所得稅。

個人有下列情形,視為以營利為目的出租應辦營業登記課徵營業稅

個人設置營業場所、牌號或僱用員工,從事出租建物行為,應課徵營業稅。

一、個人出租自有建物或承租他人建物再出租予第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自98年1月1日起,應辦理營業登記,課徵營業稅:
  (一)設有固定營業場所(含設置有形之營業場所或設置網站)。
  (二)具備「營業牌號」(不論是否已依法辦理登記)。
  (三)僱用人員協助處理房屋出租事宜。
二、未符合上述情形者,應依所得稅法第14條規定,按租賃所得課徵個人綜合所得稅。
三、本令發布前,個人出租建物已核課稅捐確定案件,不再變更。
(97.11.5台財稅09704555660)

房子被法拍是否要申報房地合一稅?

輸入食品及相關產品符合免申請輸入查驗之條件與其適用之通關代碼

不少人因為欠稅、欠債,房屋土地遭法拍或是強制執行。其拍得的款項用來繳納欠稅或還清債務還不夠。因此誤以為沒有所得就不用申報,因此受罰,請特別注意。

實際案例:

個人於106年8月18日出資購買房地自用,於108年1月16日遭法院拍賣,拍賣價款全由債權人取得,本人並無所得,為何會接到國稅局裁處罰鍰的繳款書?

國稅局表示,依據所得稅法第4條之4規定,個人自105年1月1日起交易房屋、房屋及其坐落基地或依法得核發建造執照之土地(以下合稱房屋、土地),如交易之房屋、土地係於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其交易所得或損失,不論有無應納稅額,應於房屋、土地完成所有權移轉登記日之次日起算30日內自行填具申報書,檢附契約書影本及其他有關文件,向該管稽徵機關辦理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下稱房地合一稅)申報。

法院依強制執行法拍賣債務人財產,就是買賣性質的法律行為,又房地合一稅係採自行申報制,不論有無應納稅額均應向稽徵機關辦理申報,納稅義務人未於規定期限內辦理房地合一稅申報,即違反稅法上義務之行為,會受到處罰。

房子被法拍,有獲利,填寫申報房地合一申報書,繳納稅額。
房子辦法拍,沒有獲利,應依規定至國稅局填寫申報書,以免違反申報義務受罰。

依規定,個人交易持有期間一年以內之房地應適用稅率45%,持有期間超過一年未逾二年,稅率則為35%,超過二年以上才能適用20%稅率,超過十年以上稅率則為15%。

個人符合因「調職、非自願離職或其他非自願性因素」交易持有期間在2年以下之房屋、土地,得按20%稅率課徵房地合一所得稅類型

若個人因調職、非自願離職或其他非自願性因素,致須出售持有期間在2年以下之房屋、土地之情形。符合前開公告情形時,納稅義務人於依房地合一新制規定計算應繳納稅額時,得按較低之20%稅率課徵所得稅。

財政部說明,房地合一新制業於105年1月1日施行,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交易該制度課稅範圍之房屋、土地,係依持有期間在1年以內、超過1年未逾2年、超過2年未逾10年、超過10年,分別適用45%、35%、20%及15%稅率。惟符合該部公告之調職、非自願離職或其他非自願性因素交易持有期間在2年以下之房屋、土地,得適用較低之20%稅率課徵所得稅。該部公告適用案件類型如下:

一、個人或其配偶於工作地點購買房屋、土地辦竣戶籍登記並居住,且無出租、供營業或執行業務使用,嗣因調職或有符合就業保險法第11條第3項規定之非自願離職情事,或符合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第24條規定終止勞動契約,須離開原工作地而出售該房屋、土地者。

二、個人依民法第796條第2項規定出售於取得土地前遭他人越界建築房屋部分之土地與房屋所有權人者。

三、個人因無力清償債務(包括欠稅),其持有之房屋、土地依法遭強制執行而移轉所有權者。

四、個人因本人、配偶、本人或配偶之父母、未成年子女或無謀生能力之成年子女罹患重大疾病或重大意外事故遭受傷害,須出售房屋、土地負擔醫藥費者。

五、個人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定取得通常保護令,為躲避相對人而出售自住房屋、土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