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業資金的二三事。借錢創業、青年創業貸款與創投融資
創業資金
創業資金的多與少
是玩1把與20把的差別
創業是要做好準備,只是要做好那些準備,沒人可以知道?
創業者除了要管技術、管生產還有財務、行銷、市場、合夥人、選址、合約、員工….一大堆的事情,每一件事情就需要相對應的技能來應對。創業會遇到的問題五花八門,難以設想得到,因此當創業時遇到不熟悉領域的問題時,不管創業者會不會只能自己下去做,邊做邊修正,用時間來換取空間及經驗。
若把創業比喻成賭博來看,其實創業跟賭博還蠻像的,賭博是機率,創業也是機率,創業者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有限的資源下,拉高勝率。
一個人創業只有50萬資金,假設每次失敗的成本是50萬,那,他只有一把的機會。這把沒賭中,就陣亡了。
若一個人創業資金有1000萬,同樣的每次失敗的成本是50萬,那她就可以有20把的機會。只要在這20把的經驗中,找到正確獲利模式就可以翻轉局面,找到獲利方程式。甚至在創業有足夠多的資金,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選擇花錢 聘顧問買經驗,減少摸索的過程,增加獲勝的機率。
因此創業過程中,資金絕對是創業成功與否重要的因素之一。你問我說創業要準備甚麼技能,每個行業都不太相同。但唯有資金這件事,大概是每個行業都要面對的,若能準備足夠多的錢就能有足夠多的優勢,可以在創業過程中比別人擁有更高的容錯率。
一般來說創業資金籌資管道有以下管道:
(1)自籌 (2)借錢 (3)銀行貸款 (4)政府補助 (5)創投融資
本文針對借錢創業、創業貸款及創投融資這三個籌資管道來做說明:
1.借錢創業
很多人問說,想要創業沒錢怎辦?要不借錢來創業。我的答案是千萬不要。
以下舉一個網友在網路上提出的實際案例來說明~
創業開店四個月,每月營收3萬、支出9萬、虧損6萬。
現在資金不足且已經有跟身邊的親朋好友周轉過了。該怎麼辦?
我的看法是設立到現在才四個月,錢已經花完,還已經跟親朋好友借款,呈負債狀況。這時候提甚麼行銷策略、改善計畫等等的都已經太遲,就算是有行銷策略或是改善計畫,也都是需要錢來執行的。而且就算借到了錢,就能確定可以轉虧為盈?還是只是延後倒閉的時間。
而沒錢就是沒錢,不能獲利就是不能獲利。
社會過度美化及神化了創業,覺得創業就要一次成功。甚至會有過來人跟你說,當初她就是這樣,咬著牙,撐過來的。撐過就是你的。我想問的是,這些人拿甚麼保證一定撐得過去?而就算撐過去這一次就永保安康一帆風順?
我相信大多數的建議都是出於善意,但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善意鋪成的。
撐下去而成功的,有,但在事務所那麼多年,看到撐不到開花結果的,更多。
再舉一個客戶諮詢的案例,就是這個客戶諮詢後讓我動手寫下這篇文章~
上星期有一個新客戶來諮詢低利貸款的事,我跟她說明了貸款條件及應對銀行的方法後。我問她說,你的報表是真實的嗎?報表顯示去年營業額1000多萬,淨利卻只有5萬。
她回答這報表是真的。而且去年為了周轉,她才跟銀行辦信用貸款百來萬,手續費13%,利息9%。
我心想這是甚麼操作,用9%的資金來賺取0.5%的利潤?更何況還有13%手續費還沒折算成利息,簡直是吸血蟲。因為是新客戶,我只能委婉地跟她說,你的商業模式一定存在著問題。你這樣沒有改變作法,卻持續的擴張營運及信用是撐不了多久的。我想她自己其實也清楚吧!
回過頭來,我們來看借錢創業這件事。人生不只是創業,還有健康、家庭、還有未來很長的人生。
你可以選擇繼續想辦法借錢創業繼續撐;撐過就你的,撐不過就是付出代價。而這代價,不低。除了還款的壓力,還有你的信用或許還有說不明還不清的人情。
或是你可以選擇暫停或歇業,去工作、去賺錢、去學習,重新再來一次。持盈保泰蓄積能量,讓自己能更有資源去面對下一次的創業。這一次或許還沒準備好,我們記取教訓,作為下次創業的基本。這一次或許你準備好了,但是時機不對,暫停一下,等待時機。
若是靠自己資金創業,收掉就收掉,再存錢再開始,沒有負擔;若是借錢創業,收掉之後,還要繼續償還之前的負債,而這負債應該是龐大的負擔,壓垮你重新出發的能量。
再來,會借錢給你創業的必定是你的親朋好友,若創業成功還款順利,這還好,但相對你也欠下了人情,在華人社會中,人情是一個很難說清、還清的。若是創業不順利,之後如何面對這些人情?逢年過節,如何面對這些親朋好友?
希望每一個要借錢創業的創業家都能好好思考借錢創業的必要性。也許也有人會要跟你借錢創業,你也可以把這篇文章傳給他看。畢竟創業是人生選擇之一,而非全部。
我的建議是不要借錢創業,尤其是第一次創業的人更不要借錢創業。
2.創業貸款_青年創業貸款&中央銀行低利貸款
2.1青年創業貸款
政府為支持青年政策,於2020年提出 600億”新”青年創業貸款,8月1日正式上路。
➡️銀行一站式服務
➡️無須提營運計畫書
➡️7天內完成審核
➡️一百萬內無須保人,由政府擔保
2.1.1青年創業貸款貸款對象及申請資格
依法辦理公司、商業登記未滿五年之事業;
以負責人或事業體名義,擇一提出申貸;
如事業體負責人為外國人,應以事業體名義申貸。
(一)負責人須年滿二十歲至四十五歲。
(二)負責人為中華民國國民者,應於我國設有戶籍,並於三年內 受過政府認可之單位開辦創業輔導相關課程至少二十小時或 取得二學分證明;負責人為外國人者,應取得我國政府核發之創業家簽證。
(三)以負責人名義申貸者,負責人之出資額應占該事業體實收資 本額百分之二十以上,屬立案事業無出資額登記者不受此限。
2.1.2青年創業貸款用途
□準備金及開辦費用(請在事業體依法完成公司、商業登記或立案後 8 個月內申請)
□週 轉 性 支 出 (請在事業體依法完成公司、商業登記或立案後 5 年內申請)
□資 本 性 支 出 (請在事業體依法完成公司、商業登記或立案後 5 年內申請)
2.2中央銀行低利紓困貸款(延長至2021.06.30)
這是針對受疫情影響的補助貸款,最高50萬,免擔保、免手續費、利率1.845%
詳細申請資格及條件如下:
央行因應疫情辦理中小企業貸款專案融通作業規定問答
2.3貸款創業注意事項
2020因疫情關係有許多的紓困及補助貸款,但只要是”貸款”都是需要還款的。就算是補助貸款,也是補助利息而已,還是需要還的。回到我之前寫的,創業者要思考的是借錢創業這個議題,如中央銀行低利貸款50萬,免擔保、免手續費、利率1.845%,條件很好,審核也很寬鬆,要不要借?你決定。
借了,就是在擴張信用,支出你未來的收益。
除了青年創業貸款及中央銀行紓困貸款外,還有其他微型創業或是經濟部的紓困貸款等等,都是針對特定族群的低利或0利率貸款。雖然我不建議借錢、貸款創業,但創業者若是真要借錢來創業,這些政府資源都是創業者優先借錢的管道。
其次,有的創業者會去銀行作信用貸款,這個部分我強烈建議不要做。
銀行信用貸款,除了利率高之外,手續費也驚人。而且依據網路文章所寫新創企業存活率,一年只有10%、五年存活率1% ,姑且不論這數字的真實性,但可預見的是,新創企業獲利已經不易、倒閉的機率又高,當創業者貸了高利率的信用貸款來運作公司,等於是在獲利不易的狀況下再度壓縮公司獲利,同時也大幅增加倒閉後背負貸款的風險。
至於其他融資管道,如民間信用貸款或是二胎貸款。嗯~母湯喔!!!!!!
Casper企業方舟粉絲頁_關注稅務與企業經營策略相關訊息按讚追蹤並分享給需要的人。
我的文章除了分享稅務、法律外,還有我在工作上的心得。這些文章都是查很多資料、花費很多時間寫的,歡迎追蹤。
請洽詢專業評估CASPER 0929-231-208 (Lin帳號,按此加Line諮詢)
3.創投融資
除了自籌及借錢創業外,還有一種創業資金來源即是拿到創投融資資金。這當然是最好的創業資金來源之一,創投不僅能提供創業資金,還有可能帶來技術、資源、市場或是管理上的支持。但,相對的創投資金也會對你有所要求,且說一句老實話,99%的創業者不是拿不到創投資金而是連創投都見不到。
可能是受媒體的報導及獨角獸神話的推波助瀾,許多創業者懷抱著被創投投資的期待。我常被客戶問,怎樣才能受到創投青睞?我通常會回問客戶幾個問題,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你預計幫創投賺回多少錢???從你預估的獲利回報來回推這金額是否符合創投資金預計回收的報酬,就知道是否有機會拿到創投的投資了。
以創投經理人手上管理的資金部位及對資金要求回報的報酬率來看,絕大多數的案件直接被無視,根本沒辦法進入他們的選案標準,更遑論拿到資金。就算符合了選案標準,也還有許多同性質的創業案件跟你競爭著創投的資金,等你在這些競爭者之中勝出之後,接著是調查、DD、談判等等工作,相當的耗費時程。
你最好的創投就是你身邊的親朋好友
如果一個生意的獲利一年只有幾千萬、甚至幾百萬,我建議最好的創投或是天使投資人就是你身邊認識的親朋好友,可能是你的老師、長輩、同學等等,這些人本來就認識你、知道你是甚麼樣的人、有甚麼樣的能耐,這些經年累月累積下來的信任度,相對於開始陌生拜訪創投、一次次的路演、一回回的談判,親友的投資的金額雖然不多,但可以縮短時程且資金取得也比較容易。
且相對於銀行貸款及借錢創業來說,投資人的身分是股東不是債主,投資人所投入的款項是股款,不需要還也無須利息,在於財務上的壓力相對輕鬆許多。但要注意是,在投資前彼此權利義務的釐清、投資條件的設定等等,需要說清楚、講明白,最好能白紙黑字寫下來,以免日後引發股東糾紛。
關於如何預防股東糾紛,另有一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4.結語
如何取得創業資金,每個創業者得各憑本事。最笨的方法當然是以自籌的方式取得,先上班工作賺到足夠的資金或是邊工作邊兼職創業;最好的方式就是得到創投的支持,朝著公開發行上市前進。 至於借錢創業,我個人是不建議。但每個人風險承受程度不同,或許也些人不認同本文章的觀點。無論如何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創業者在創業資金取得上有所幫助。